07.04.2022 Views

K-12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, Issue 5

The K-12 CLT focuses on sharing experiences and exchanging ideas in teaching, research,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.

The K-12 CLT focuses on sharing experiences and exchanging ideas in teaching, research,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.

SHOW MORE
SHOW LESS

Create successful ePaper yourself

Turn your PDF publications into a flip-book with our unique Google optimized e-Paper software.

Aims and Scope<br />

Initiated by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Teachers Association, USA (CLTA-USA), the<br />

journal K-<strong>12</strong>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(K-<strong>12</strong> CLT) aims to serve and link preschool<br />

and K-<strong>12</strong>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anguage instructors, immersion and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heritage language<br />

instructors,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anguage teacher educators, pedagogy researchers, program leaders<br />

and policymakers. The K-<strong>12</strong> CLT focuses on sharing experiences and exchanging ideas<br />

in teaching, research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.<br />

Honor Roll of Reviewers of K-<strong>12</strong> CLT 2021-2022<br />

We are indebted to the following colleagues who in addition to our Advisory Board<br />

members gave their time this year to act as peer reviewers for CLTA journal of K-<strong>12</strong><br />

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. Without their valuable contribution we would not be<br />

able to maintain the excellent scholarly standards of our journal.<br />

Chao, Sara 赵 喆 玄 New Trier High School<br />

Harris, Mairead 何 小 蔓 Middlebury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School<br />

Jiang, Zoe 江 凌 欧 Skyline High School<br />

Jin, Ying 金 璎 Cupertino High School<br />

Qin, Xue 覃 雪 Allen Frear Elementary School<br />

Ruan, Henry 阮 勇 强 The Loomis Chaffee School<br />

Tang, Guimin 唐 桂 民 Catlin Gabel School<br />

Wang, Bonnie 王 春 梦 Durham Academy<br />

Zhao, Ran 赵 冉 University of Virginia<br />

Advisory Board<br />

Editorial Board<br />

Chu, Chengzhi 储 诚 志 He, Wenchao 何 文 潮<br />

Claire Kotenbeutel 柯 凯 瑞 Liu, Meiru 刘 美 如<br />

Lin, Yu-Lan 林 游 岚 Tan, Dali 谭 大 立<br />

McGinnis, Scott 马 思 凯 Zhang, Zhengsheng 张 正 生<br />

Shen, Heling 沈 禾 玲 Han, Cilei (Editor) 韩 慈 磊<br />

Tao, Hongyin<br />

Tseng, Miao-Fen<br />

Wang, Shuhan<br />

Wu, Wei-ling<br />

Xie, Jiaxin<br />

陶 红 印<br />

曾 妙 芬<br />

王 淑 涵<br />

吴 威 玲<br />

谢 家 新<br />

k<strong>12</strong>journal@gmail.com


K-<strong>12</strong>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, <strong>Issue</strong> 5<br />

中 小 学 汉 语 教 学<br />

Table of Contents<br />

第 五 期<br />

目 录<br />

这 一 要 素 。<br />

课 程 多 维 观 察<br />

汉 语 传 承 语 学 习 者 面 面 观 …..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…..…….. 梁 霞<br />

混 合 语 言 水 平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初 探 —— 以 美 国 一 所 私 立 K-8 学 校 的<br />

中 文 项 目 建 设 为 例 …..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…..……... 莫 晓 灵<br />

Incorporating Social Justice into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<br />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高 景<br />

教 学 活 动 探 胜<br />

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 的 教 学 尝 试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.……… 张 胜 兰<br />

Applying “The Flat Stanley Project” into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<br />

Learning …….…Hui-Chun Cheng & Loretta Fernández<br />

迎 虎 年 精 品 活 动 照 片 展 …………….………………....…Zoe Jiang<br />

创 新 应 用 争 鸣<br />

微 征 文 “ 汉 字 手 书 电 打 之 我 见 ” 活 动 小 结 …..…..……….. 张 新 颖<br />

Nearpod: 从 网 课 到 面 授 课 的 进 阶 思 考 …..…...………...…. 黄 雯 靖<br />

如 何 利 用 食 品 包 装 袋 帮 助 儿 童 认 读 汉 字 …..……...…...….. 李 爱 东<br />

师 生 携 手 精 进<br />

行 而 不 辍 , 未 来 可 期 —— 写 于 《 精 选 》 创 刊 三 周 年 ………..…..<br />

…..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…………...……..… 王 春 梦<br />

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K-<strong>12</strong>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<br />

Teachers……………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…Mairead Harris


寄 语 《 中 小 学 汉 语 教 学 》<br />

今 年 是 美 国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六 十 周 年 的 华 诞 , 也 是 我 们 中 小 学 教 师 入 会<br />

人 数 达 到 高 峰 的 一 年 。 截 止 今 年 二 月 , 我 们 的 中 小 学 会 员 数 已 经 是 五 年 前<br />

的 三 倍 了 。 这 个 令 人 喜 悦 的 成 长 凝 聚 着 我 们 区 域 分 会 委 员 会 和 中 小 学 委 员<br />

会 的 巨 大 努 力 , 也 体 现 了 我 会 《 中 小 学 汉 语 教 学 》 网 络 期 刊 长 期 的 不 懈 奉<br />

献 。<br />

这 份 网 络 期 刊 自 2015 年 创 刊 以 来 , 在 编 辑 委 员 会 何 文 潮 教 授 、 刘 美 如<br />

教 授 、 谭 大 立 教 授 和 张 正 生 教 授 的 督 导 审 评 下 , 在 曾 萍 老 师 、 王 文 霞 老 师<br />

和 韩 慈 磊 老 师 的 辛 勤 编 撰 下 , 产 生 了 越 来 越 大 的 影 响 力 , 为 汉 语 教 学 的 发<br />

展 壮 大 增 添 了 耀 眼 夺 目 的 光 彩 ! 这 次 期 刊 为 庆 贺 学 会 六 十 岁 生 日 , 在 中 小<br />

学 教 师 群 体 中 组 织 了 多 个 活 动 , 令 人 称 赞 。 如 “ 汉 字 手 书 电 打 之 我 见 ” 微<br />

征 文 活 动 , 体 现 了 中 小 学 教 师 在 这 个 热 点 问 题 上 的 实 践 和 思 考 。 再 如 “ 迎<br />

新 年 课 堂 精 品 照 片 展 示 ” 活 动 , 不 仅 让 人 赞 叹 老 师 们 的 巧 思 , 也 呈 现 出 了<br />

一 幕 幕 辛 勤 耕 耘 的 红 烛 剪 影 。 编 委 们 的 锐 意 创 新 、 广 开 视 听 使 得 这 次 期 刊<br />

的 参 与 面 之 广 、 投 稿 阅 稿 人 数 之 多 创 下 了 历 史 新 高 。<br />

因 应 当 代 科 技 的 迅 猛 发 展 , 现 任 编 辑 韩 慈 磊 老 师 邀 我 就 科 技 与 内 化 问<br />

题 与 大 家 分 享 一 下 看 法 。 我 就 不 揣 冒 昧 , 在 这 儿 简 单 地 谈 一 点 自 己 的 意<br />

见 。 从 纵 向 的 历 史 角 度 来 看 , 教 学 法 的 发 展 与 科 技 发 展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。<br />

就 拿 业 内 比 较 流 行 的 三 大 教 学 法 为 例 , 盛 行 于 18 世 纪 末 的 “ 翻 译 法 ”, 词<br />

汇 教 学 占 比 大 、 重 视 词 性 、 句 子 语 法 分 析 和 笔 头 翻 译 , 但 科 技 含 量 几 乎 为<br />

零 。“ 听 说 法 ” 由 语 言 学 家 拉 多 在 20 世 纪 40 年 代 初 创 建 , 因 录 音 设 备 产 生<br />

而 盛 行 , 在 60 年 代 达 到 顶 峰 。“ 功 能 法 ” 产 生 于 20 世 纪 70 年 代 的 欧 洲 ,<br />

80 年 代 开 始 盛 行 于 美 国 。 此 法 的 创 立 和 发 展 与 当 时 电 脑 和 万 维 网 的 普 及 密<br />

不 可 分 (1971 年 第 一 封 电 子 邮 件 诞 生 ; 1983 年 万 维 网 问 世 ), 快 捷 便 利 的<br />

航 空 发 展 又 助 了 一 臂 之 力 。 因 全 球 化 的 推 进 ,“ 功 能 法 ” 在 “ 听 说 读 写 ” 全<br />

面 发 展 的 基 础 上 , 又 加 上 了 “ 文 化 ” 这 一 要 素 。


三 大 教 学 法 发 展 的 趋 势 是 从 单 纯 的 “ 看 ” 到 “ 听 说 ” 再 到 “ 听 说 读<br />

写 ” 外 加 文 化 的 全 面 发 展 , 实 际 上 也 就 是 让 目 标 语 全 面 内 化 , 而 全 面 内 化<br />

的 一 个 要 素 就 是 增 加 学 习 者 与 目 标 语 接 触 的 时 间 , 就 是 让 学 习 者 最 大 限 度<br />

地 沉 浸 在 目 标 语 中 。 在 课 堂 上 就 是 注 重 听 说 , 而 在 课 下 , 通 过 作 业 、 预 习<br />

课 文 等 手 段 , 让 学 生 与 目 标 语 有 更 多 的 接 触 。 简 而 言 之 , 语 言 教 学 是 向<br />

“ 内 化 ” 方 向 发 展 , 而 科 技 的 发 展 又 为 “ 内 化 ” 提 供 了 条 件 。 当 今 手 机 的<br />

应 用 、 短 视 频 的 出 现 为 语 言 学 习 提 供 了 无 比 便 捷 的 服 务 , 如 此 学 习 者 可 以<br />

随 时 随 地 听 到 目 标 语 , 看 到 目 标 语 应 用 的 场 景 。 疫 情 的 出 现 , 又 间 接 地 推<br />

动 了 虚 拟 语 言 教 学 的 发 展 。 比 如 说 , 我 所 在 的 圣 母 大 学 中 文 项 目 就 进 行 了<br />

一 些 科 技 与 内 化 相 结 合 的 实 验 性 探 索 , 其 中 利 用 “ 虚 拟 现 实 ” 和 “ 人 工 智<br />

能 ” 技 术 来 开 发 沉 浸 式 、 互 动 性 语 言 学 习 游 戏 正 在 叶 为 兵 老 师 的 设 计 框 架<br />

下 试 运 转 。<br />

总 的 来 说 , 教 学 法 与 科 技 的 关 系 可 以 总 结 为 这 两 个 :1,“ 变 ” 与 “ 不<br />

变 ”── 变 化 是 经 常 性 的 , 但 “ 不 变 ” 却 应 该 坚 守 。 也 就 是 说 : 科 技 总 是<br />

要 发 展 的 , 教 学 法 也 会 随 着 科 技 的 发 展 而 有 所 变 化 ; 但 教 师 对 自 身 的 语 言<br />

学 知 识 、 汉 语 本 体 知 识 修 养 的 要 求 不 能 改 变 , 教 学 的 基 本 技 能 不 可 丢 失 ,<br />

让 学 习 者 全 面 内 化 目 标 语 的 教 学 原 则 不 能 放 弃 。2,“ 教 学 ” 与 “ 科 技 ”─<br />

─ 语 言 教 学 的 目 的 是 努 力 使 学 习 者 全 面 内 化 目 标 语 , 而 科 技 是 强 化 语 言 内<br />

化 的 辅 助 手 段 。<br />

赘 言 至 此 , 我 想 读 者 更 希 望 看 到 一 线 老 师 和 师 资 学 生 的 作 品 。 这 次 期<br />

刊 稿 件 有 很 多 来 自 广 大 中 小 学 教 师 的 亲 身 经 验 总 结 , 也 有 出 自 于 硕 博 学 生<br />

之 手 ; 研 究 对 象 的 年 龄 跨 度 从 幼 儿 园 学 童 到 正 在 修 取 大 学 学 分 的 高 中 生 。<br />

可 以 说 内 容 丰 富 , 图 文 并 茂 , 相 信 广 大 读 者 一 定 能 从 中 汲 取 到 各 自 所 需 的<br />

养 分 , 从 而 在 教 学 事 业 中 不 断 进 步 。 谨 以 此 寄 语 《 中 小 学 汉 语 教 学 》 之<br />

际 , 再 次 向 广 大 教 师 们 致 以 最 崇 高 的 敬 意 。 希 望 这 份 期 刊 百 尺 竿 头 更 进 一<br />

步 , 成 为 传 播 教 学 经 验 、 分 享 教 学 心 得 、 展 示 教 学 成 果 的 又 一 璀 璨 舞 台 。<br />

朱 永 平 代 美 国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理 事 会 期 盼<br />

二 零 二 二 年 四 月 于 学 会 创 立 六 十 周 年 华 诞 之 际


课 程 多 维 观 察<br />

编 者 按 : 梁 霞 老 师 在 2018 年 <strong>12</strong> 月 14 日 全 美 中 文 学 校 协 会 的 双 年 会 上 做 了 《 谈 社 区 中 文 学 校 教 学 与 大 学 中 文 教 学 的 差<br />

别 与 衔 接 》 的 报 告 。 时 隔 三 年 , 该 报 告 的 内 容 仍 对 汉 语 学 习 者 的 多 方 面 研 究 具 有 指 导 意 义 。 特 摘 录 以 下 片 段 , 供 广 大 教<br />

师 ( 特 别 是 跟 汉 语 传 承 语 学 习 者 打 交 道 的 教 师 ) 参 考 借 鉴 。<br />

汉 语 传 承 语 学 习 者 面 面 观<br />

1<br />

梁 霞<br />

华 盛 顿 大 学 ( 圣 路 易 斯 )<br />

美 国 有 两 百 万 以 上 的 华 裔 人 口 , 对 于 华 裔 来 说 中 文 是 一 种 传 承 语 (heritage language), 而 不 是<br />

2<br />

“ 外 语 ”。 据 美 国 应 用 语 言 学 中 心 (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) 官 方 网 站 登 载 的 “What is a heritage<br />

language” 条 目 ,“ 传 承 语 ” 这 一 概 念 的 定 义 是 指 在 一 个 特 定 的 社 会 背 景 下 用 来 区 别 于 占 主 导 地 位 的<br />

语 言 。<br />

在 美 国 , 英 语 是 占 主 导 地 位 的 语 言 ( 不 是 官 方 语 言 , 而 是 政 府 、 教 育 和 公 众 交 流 使 用 的 主 要 语<br />

言 ); 人 们 把 除 了 英 语 以 外 的 其 他 语 言 使 用 者 , 都 视 为 ( 讲 那 种 语 言 的 ) 传 承 语 者 。 把 英 语 以 外 的 语<br />

言 叫 做 “ 外 国 语 ” 或 者 “ 少 数 民 族 语 言 ” 都 是 不 准 确 的 。“ 传 承 语 ” 可 以 用 来 描 述 一 种 不 占 主 导 地 位<br />

的 语 言 与 一 个 人 、 一 个 家 庭 或 者 一 个 社 区 的 联 系 。“ 传 承 语 ” 还 可 以 称 作 “ 社 区 语 言 ” 和 “ 家 庭 语<br />

言 ”。<br />

传 承 语 学 习 者 的 定 义<br />

从 课 堂 教 学 的 视 角 入 手 ,Weger-Guntharp, H. 教 授 定 义 华 裔 学 习 者 是 一 个 父 母 双 方 或 一 方 母 语 为 中<br />

文 、 本 人 承 认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因 种 族 文 化 继 承 的 因 素 而 选 修 中 文 课 的 学 生 (Weger-Guntharp, H. 2006: 4<br />

(1) : 29-46)。 由 于 这 一 定 义 有 力 地 突 出 了 华 裔 学 生 与 民 族 语 言 的 传 承 关 系 , 也 涵 盖 了 更 广 泛 的 学 习<br />

者 , 因 此 笔 者 更 倾 向 于 使 用 这 一 定 义 。<br />

美 国 大 学 华 裔 学 生 的 基 本 特 点<br />

首 先 , 华 裔 学 生 不 一 定 都 会 说 普 通 话 , 但 是 在 家 里 都 有 过 不 同 程 度 的 听 、 说 中 文 的 经 验 ; 完 全 没<br />

有 背 景 的 学 生 会 被 编 入 普 通 班 。 华 裔 班 学 生 或 参 加 过 周 末 中 文 学 校 的 学 习 , 或 跟 父 母 家 人 学 习 过 ; 他<br />

1<br />

梁 霞 , 美 国 华 盛 顿 大 学 ( 圣 路 易 斯 ) 东 亚 系 教 学 教 授 , 美 国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副 会 长 。 近 年 发 表 专 著 一 部 :《 美 国 大 学 汉<br />

语 教 育 研 究 》; 论 文 数 十 篇 , 包 括 《 美 国 大 学 中 文 教 材 的 发 展 历 程 对 教 材 编 写 的 启 示 》,《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中 词 汇 教 学 的<br />

特 点 、 内 容 与 方 法 》 等 。<br />

2<br />

https://www.cal.org/


们 一 般 都 有 家 人 亲 戚 住 在 大 陆 或 者 港 澳 台 等 地 ; 相 当 多 的 学 生 在 选 修 大 学 中 文 课 之 前 已 经 去 过 大 中 华<br />

地 区 并 对 那 里 的 社 会 情 况 都 有 比 较 直 观 的 认 识 。<br />

其 次 , 虽 然 华 裔 学 生 的 读 写 能 力 普 遍 低 于 他 们 的 听 说 能 力 , 但 不 能 简 单 地 说 他 们 是 “ 文 盲 ”。 正<br />

如 普 林 斯 顿 大 学 周 质 平 、 林 培 瑞 (Perry Link) 和 王 学 东 教 授 在 《 中 国 啊 , 中 国 》(1997, Princeton<br />

University Press) 出 版 前 言 中 所 言 : 一 般 的 文 盲 指 的 是 没 有 受 过 教 育 的 人 , 而 美 国 大 学 华 裔 班 的 学 生 是<br />

受 过 高 等 教 育 的 精 英 。 另 外 , 也 不 能 因 为 读 写 能 力 不 强 , 就 视 其 为 只 会 听 说 的 少 年 儿 童 ; 因 为 他 们 的<br />

思 维 水 平 远 远 高 于 他 们 的 识 字 能 力 。 不 会 认 字 、 写 字 不 等 于 智 力 低 下 、 不 会 思 考 。 应 该 区 分 这 两 种 不<br />

同 的 能 力 , 尽 最 大 可 能 调 动 他 们 的 思 辨 能 力 和 听 说 方 面 的 优 势 , 促 进 其 读 写 能 力 、 词 汇 水 平 等 的 提<br />

高 ; 激 发 其 学 习 热 情 , 使 其 愿 意 投 入 更 多 时 间 , 在 满 足 外 语 学 分 要 求 之 外 , 还 能 更 多 地 体 会 到 学 习 中<br />

文 的 乐 趣 以 及 对 将 来 事 业 发 展 可 能 带 来 的 益 处 。<br />

一 般 初 级 中 文 课 本 都 以 问 候 、 点 菜 、 购 物 、 谈 天 气 等 作 为 开 头 的 内 容 ; 而 华 裔 学 生 在 选 课 之 前 对<br />

这 些 内 容 已 经 有 了 相 当 的 掌 握 , 基 本 上 跨 越 了 最 初 的 学 习 阶 段 。 所 以 对 华 裔 班 的 教 学 不 是 一 般 意 义 上<br />

的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; 但 是 也 不 能 简 单 地 等 同 于 对 内 汉 语 教 学 , 有 些 国 内 中 小 学 课 本 里 面 出 现 的 传 统 故<br />

事 、 革 命 历 史 等 等 , 并 不 适 合 身 在 美 国 的 初 级 班 华 裔 学 生 的 需 要 , 比 如 “ 孔 融 让 梨 ”、“ 小 八 路 ” 等<br />

等 。 学 生 很 难 理 解 其 中 的 道 德 意 义 或 者 政 治 、 历 史 含 义 。<br />

第 三 , 华 裔 学 生 的 身 份 认 同 问 题 : 华 裔 学 生 虽 然 有 中 华 民 族 的 血 统 , 但 他 们 一 般 自 认 为 是 美 国<br />

人 ; 或 者 既 是 美 国 人 又 是 中 国 人 ; 只 有 少 数 人 认 为 自 己 是 中 国 人 。 虽 然 他 们 长 着 华 人 的 面 孔 , 与 一 般<br />

的 美 国 人 也 有 所 不 同 , 但 是 如 果 把 他 们 看 成 中 国 人 显 然 是 不 恰 当 的 。 毫 无 疑 问 , 某 种 程 度 的 民 族 文 化<br />

认 同 感 会 有 助 于 提 高 华 裔 学 生 的 学 习 动 力 ; 但 是 语 言 教 学 的 任 务 主 要 不 是 直 接 教 学 生 如 何 做 人 、 如 何<br />

认 识 自 己 的 身 份 , 不 能 勉 为 其 难 。 而 且 华 裔 学 生 背 景 复 杂 , 政 治 理 念 、 历 史 观 念 各 异 , 认 同 什 么 样 的<br />

中 华 文 化 、 祖 国 并 不 是 个 简 单 的 问 题 。 张 正 生 教 授 认 为 , 提 倡 民 族 文 化 认 同 不 如 提 倡 扩 大 华 裔 学 生 视<br />

野 , 使 其 学 会 用 多 种 视 角 看 问 题 更 为 切 实 可 行 ( 与 笔 者 的 当 面 讨 论 )。<br />

第 四 , 有 些 学 生 有 习 惯 性 发 音 不 标 准 的 问 题 , 因 为 父 母 不 会 说 普 通 话 或 者 国 语 , 上 大 学 前 学 生 在<br />

家 里 只 讲 方 言 。 对 华 裔 学 生 的 发 音 到 底 要 求 不 要 求 准 确 和 统 一 的 标 准 , 如 果 要 求 , 如 何 改 正 华 裔 学 生<br />

比 较 习 惯 性 的 不 标 准 发 音 是 我 们 教 学 工 作 中 面 对 的 一 个 难 题 。 对 只 会 讲 方 言 的 学 生 如 何 编 班 , 同 样 是<br />

教 学 中 面 临 的 一 个 比 较 有 争 议 的 问 题 。<br />

参 考 文 献<br />

Weger-Guntharp, H. (2006). Voice from the margin: Developing a profile of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heritage language learners in the FL<br />

classroom. Heritage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Journal, 4(1), 29-46. P30<br />

返 回 目 录


课 程 多 维 观 察<br />

混 合 语 言 水 平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初 探<br />

── 以 美 国 一 所 私 立 K-8 学 校 的 中 文 项 目 建 设 为 例<br />

3<br />

莫 晓 灵<br />

Seattle Country Day School<br />

提 要 本 文 回 顾 了 一 所 美 国 私 立 K-8 学 校 的 中 文 项 目 三 年 以 来 的 建 设 历 程 , 探 索 尝 试 了 针 对 该 项 目 下 的<br />

混 合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, 提 供 了 一 些 教 学 实 例 , 以 供 同 行 参 考 。<br />

关 键 词 混 合 课 堂 跨 语 言 文 化 沟 通 多 元 化 视 角 社 会 公 正<br />

三 年 前 , 我 从 一 所 美 国 公 立 学 校 转 到 目 前 就 职 的 西 雅 图 一 所 K-8 私 校 新 创 一 个 中 文 项 目 。 在 新 学<br />

校 创 建 新 项 目 自 然 是 一 大 挑 战 , 但 同 时 也 能 给 予 我 更 大 的 发 挥 和 成 长 空 间 。 公 校 学 区 往 往 有 各 种 既 定<br />

框 架 决 定 了 学 校 中 文 项 目 的 方 向 和 工 作 重 心 , 我 希 望 能 创 建 一 个 既 提 供 独 特 价 值 又 能 多 年 常 青 的 中 文<br />

项 目 。 于 是 , 我 踌 躇 满 志 地 踏 上 了 新 征 程 。<br />

首 先 , 我 认 为 我 要 给 这 个 新 项 目 制 定 一 个 最 终 发 展 目 标 。 但 是 , 如 何 制 定 一 个 有 效 的 目 标 呢 ? 我<br />

很 快 意 识 到 第 一 步 还 是 得 先 立 足 于 现 状 。 项 目 前 两 年 都 只 有 我 一 个 中 文 教 师 , 教 全 校 学 前 班<br />

(Kindergarten) 到 初 中 八 年 级 , 学 前 班 到 五 年 级 一 个 年 级 有 两 三 个 班 , 一 周 上 一 到 两 次 课 , 初 中 就 一<br />

个 六 七 八 年 级 混 合 的 选 修 班 , 一 周 上 三 次 课 。 学 生 的 语 言 文 化 背 景 非 常 多 元 。 尽 管 我 们 的 项 目 从 零 起<br />

步 , 但 是 学 生 的 中 文 水 平 并 非 都 是 零 起 点 。 几 乎 每 个 班 都 有 10-20% 的 中 高 级 汉 语 水 平 学 习 者 , 甚 至 有<br />

汉 语 听 说 读 写 的 水 平 接 近 母 语 水 平 的 华 裔 学 生 。 家 长 问 卷 调 查 结 果 还 显 示 不 少 零 起 点 非 华 裔 学 生 家 长<br />

指 出 不 太 期 望 一 周 一 两 次 课 能 学 好 一 门 外 语 , 但 希 望 自 己 的 孩 子 至 少 能 尊 重 中 国 文 化 、 愿 意 去 了 解 中<br />

国 文 化 。 其 次 , 我 也 开 始 思 考 : 这 个 中 文 教 育 项 目 有 什 么 愿 景 ? 这 个 中 文 项 目 和 其 他 外 语 、 其 他 学 科<br />

比 起 来 有 什 么 独 特 价 值 ? 这 个 中 文 项 目 和 很 多 学 生 课 外 参 加 的 中 文 学 校 或 中 文 私 教 比 起 来 有 什 么 特 别<br />

之 处 ? 我 这 个 中 文 项 目 又 致 力 于 培 养 出 怎 么 样 的 人 才 ?<br />

经 过 和 家 长 的 沟 通 , 结 合 和 学 生 们 对 当 前 国 内 外 形 势 的 讨 论 , 我 们 总 结 出 了 中 文 项 目 的 使 命 : 要<br />

成 为 促 进 中 美 两 国 人 民 互 相 理 解 的 跨 语 言 跨 文 化 交 流 使 者 。 不 过 , 这 只 是 一 个 中 文 项 目 的 出 发 点 , 我<br />

结 合 自 己 近 年 来 对 社 会 公 正 的 学 习 , 认 为 这 个 中 文 项 目 要 培 养 出 既 能 用 中 文 自 信 地 介 绍 自 己 的 文 化 ,<br />

3<br />

莫 晓 灵 Xiaoling Mo is the founding teacher of the Mandari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program and teaches students from Kindergarten to 8th<br />

grade at Seattle Country Day School. She is very passionate about integrating social-emotional learning and social justice into<br />

world language class. momoxiaoling@gmail.com


又 能 以 好 奇 心 与 同 理 心 去 了 解 中 国 文 化 和 其 他 不 同 文 化 , 并 用 中 文 比 较 分 析 这 些 文 化 异 同 的 跨 语 言 跨<br />

文 化 交 流 使 者 。<br />

明 确 了 这 个 方 向 , 这 个 中 文 项 目 的 价 值 也 不 仅 停 留 在 学 会 使 用 中 文 这 门 语 言 和 了 解 中 国 文 化 的<br />

“ 术 ” 的 层 面 上 , 而 是 提 升 到 与 家 长 、 社 区 、 社 会 达 成 统 一 的 “ 育 人 ” 层 次 上 。 什 么 是 “ 术 ”? 比 如<br />

中 文 的 听 说 读 写 , 再 比 如 “ 中 国 人 如 何 庆 祝 春 节 ” 这 些 知 识 层 面 上 的 文 化 。 这 些 语 言 能 力 与 知 识 对 于<br />

很 多 家 长 育 儿 来 说 都 不 是 必 须 具 备 的 生 活 技 能 , 但 是 大 部 分 家 长 都 希 望 自 己 的 孩 子 具 备 开 阔 的 胸 襟 与<br />

视 野 、 具 有 优 秀 的 跨 文 化 沟 通 能 力 , 这 些 软 能 力 是 可 以 让 孩 子 受 益 终 生 的 。 因 此 , 像 中 文 和 中 国 文 化<br />

这 样 与 学 生 文 化 差 异 越 大 的 内 容 就 越 适 合 挑 战 并 培 养 学 生 对 不 同 文 化 的 强 大 同 理 心 与 好 奇 心 , 越 能 培<br />

养 出 用 多 视 角 广 视 角 观 察 、 思 考 问 题 的 人 才 。 这 点 可 能 是 很 多 网 上 中 文 课 程 、 中 文 私 教 都 还 不 太 注 重<br />

的 方 面 , 但 我 认 为 这 也 恰 好 构 成 了 我 们 中 文 项 目 的 独 特 价 值 , 我 对 学 生 、 对 家 长 、 对 同 事 、 对 上 级 管<br />

理 人 员 都 一 直 这 么 说 明 推 广 。 举 个 简 单 例 子 , 我 还 有 同 事 会 用 “Foreign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” 来 描 述 我 的 中 文 项<br />

目 , 我 会 客 气 地 告 诉 他 们 这 个 中 文 项 目 是 “World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” 的 一 种 , 致 力 于 培 养 多 语 多 元 化 人 才 ,<br />

我 们 的 观 念 是 希 望 学 生 成 为 Multilinguals。 总 而 言 之 , 这 个 项 目 要 培 养 出 具 备 跨 语 言 文 化 沟 通 能 力 、<br />

具 备 多 元 化 视 角 与 思 维 的 人 才 , 而 且 这 个 理 念 要 从 与 学 校 各 方 相 关 群 体 的 沟 通 到 课 堂 具 体 活 动 的 设 计<br />

不 断 地 践 行 、 反 思 与 改 进 。<br />

明 确 了 我 们 项 目 要 提 供 的 独 特 价 值 , 我 也 逐 步 探 索 出 了 需 要 把 中 文 水 平 不 一 的 学 生 统 合 在 一 起 的<br />

模 式 。 我 参 考 了 National Heritage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Resource Center 的 在 线 培 训 课 程 讨 论 的 混 合 课 堂 上 的 教 学<br />

策 略 。 主 讲 人 María M. Carreira 博 士 提 倡 采 用 项 目 式 学 习 (Project-based Learning 4 ), 全 班 朝 着 同 一 个<br />

目 标 或 为 解 决 同 一 个 问 题 努 力 , 过 程 中 的 小 组 合 作 互 动 必 须 有 继 承 语 学 习 者 与 二 语 学 习 者 能 互 相 学<br />

习 、 互 相 帮 助 的 内 容 和 形 式 。 不 同 背 景 不 同 水 平 的 学 生 都 要 有 能 独 立 学 习 的 一 些 活 动 , 甚 至 是 一 些 长<br />

期 项 目 , 这 样 教 师 才 有 可 能 在 同 一 时 段 给 其 他 组 的 学 生 给 予 指 导 、 反 馈 。 但 是 , 这 些 研 究 和 策 略 都 是<br />

基 于 西 班 牙 语 混 合 课 堂 得 出 来 的 结 论 , 不 能 完 全 照 搬 到 我 的 混 合 汉 语 课 堂 上 。 因 此 , 每 个 分 组 活 动 的<br />

设 计 需 要 考 虑 得 非 常 周 全 , 只 是 单 纯 训 练 语 言 的 活 动 效 果 也 不 大 , 需 要 有 值 得 不 同 水 平 背 景 的 学 生 都<br />

有 热 情 去 探 究 的 有 意 义 的 内 容 。<br />

于 是 , 我 采 用 探 究 式 学 习 (Inquiry-based Learning 5 ) 结 合 项 目 式 学 习 (Project-based Learning) 的<br />

模 式 设 计 单 元 。 比 如 , 外 语 课 堂 上 的 常 见 话 题 “ 自 我 介 绍 ” 这 一 单 元 , 我 和 中 学 生 会 一 起 探 究 “ 我 们<br />

4<br />

常 简 称 “PBL”, 中 文 也 译 作 “ 项 目 制 学 习 ”, 其 核 心 理 念 是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针 对 某 一 真 实 的 问 题 或 情 景 进 行 自 主 地 调<br />

查 、 思 考 与 探 索 , 最 后 试 图 得 出 结 论 或 找 到 解 决 方 案 。 可 参 阅 Suzie Boss & John Larmer (2018). Project Based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:<br />

How to Create Rigorous and Engaging Learning Experiences. ASCD。<br />

5<br />

常 简 称 “IBL”,IB(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) 国 际 学 校 多 采 用 这 种 教 学 方 法 , 其 核 心 理 念 是 教 师 鼓 励 引 导 学 生 自<br />

己 探 索 未 知 , 不 断 提 问 、 调 查 、 收 集 与 分 析 信 息 , 学 生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可 能 得 到 某 个 结 论 , 也 可 能 发 现 新 问 题 或 找 到 思 考<br />

问 题 的 新 视 角 。 可 参 阅 Kath Murdoch (2015). The Power of Inquiry: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and Learning with Curiosity, Creativity and<br />

Purpose in the Contemporary classroom. Seastar Education.


的 身 份 是 由 什 么 构 成 的 ?What makes up identity?”, 小 学 生 的 课 会 用 更 简 单 、 贴 近 自 身 的 语 言 ,“ 我<br />

是 谁 ?Who am I?” 我 也 会 使 用 《 社 会 公 正 的 标 准 》(Social Justice Standards) 6 来 选 择 学 习 的 材 料 ,<br />

引 导 学 生 思 考 及 输 出 。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, 首 先 , 我 们 会 探 究 “ 中 文 语 者 到 底 是 哪 些 人 ?Who are Mandarin<br />

speakers?” 我 会 先 问 学 生 你 们 觉 得 中 文 语 者 是 怎 么 样 的 人 ? 大 部 分 学 生 说 是 中 国 人 、 中 文 母 语 者 。 然<br />

后 , 我 会 选 择 中 国 不 同 民 族 不 同 年 龄 的 中 文 母 语 者 以 及 世 界 各 地 中 文 学 习 者 的 介 绍 自 己 的 身 份 视 频 让<br />

学 生 们 理 解 诠 释 (Interpret)。 这 类 视 频 需 要 老 师 自 己 首 先 有 开 阔 视 野 、 多 元 化 视 角 去 观 察 积 累 , 我 通<br />

常 看 到 一 个 觉 得 可 以 用 于 教 学 的 视 频 或 图 片 会 立 即 归 类 到 我 相 应 的 单 元 教 案 资 源 下 面 , 比 如 我 在 改 这<br />

篇 文 章 的 时 候 偶 尔 看 到 网 红 阿 福 关 于 健 康 饮 食 的 视 频 , 我 就 会 把 视 频 链 接 贴 在 关 于 “ 健 康 生 活 方 式 ”<br />

这 个 单 元 的 资 源 单 里 。 在 设 计 “ 世 界 各 地 如 何 庆 祝 新 年 ” 的 单 元 时 , 我 也 会 邀 请 其 他 有 兴 趣 的 中 文 老<br />

师 一 起 收 集 相 关 视 频 。 关 于 自 我 介 绍 方 面 的 视 频 , 也 可 以 集 中 下 面 几 大 渠 道 去 搜 索 : 一 是 每 年 一 度 的<br />

“ 汉 语 桥 ” 比 赛 里 面 世 界 各 地 的 选 手 ; 二 是 外 籍 网 红 的 YouTube Channel, 比 如 “ 歪 果 仁 研 究 协<br />

会 ”, 日 本 竹 内 亮 导 演 的 “ 我 住 在 这 里 的 理 由 ” 系 列 等 都 经 常 有 会 讲 中 文 的 不 同 身 份 人 出 现 ; 三 是 国<br />

内 层 出 不 穷 的 综 艺 节 目 , 特 别 是 选 秀 节 目 , 选 手 开 始 都 会 自 我 介 绍 。 如 果 找 不 到 合 适 的 视 频 , 我 则 会<br />

收 集 某 一 人 物 的 图 片 用 简 单 语 言 介 绍 这 一 人 物 给 学 生 提 供 信 息 输 入 。<br />

初 级 学 习 者 可 以 听 完 做 简 单 的 选 择 理 解 题 , 中 级 学 习 者 口 头 复 述 并 阅 读 关 于 这 些 视 频 人 物 的 关 键<br />

信 息 , 高 级 学 习 者 比 如 华 裔 学 生 可 以 采 访 身 边 会 说 中 文 的 人 然 后 向 全 班 介 绍 。 学 生 学 习 了 这 些 多 元 多<br />

样 的 中 文 语 者 之 后 , 大 开 眼 界 , 有 些 还 说 找 到 了 自 己 的 学 习 榜 样 。 接 下 来 , 作 为 人 际 沟 通 的 活 动 , 我<br />

6<br />

Social Justice Standards - The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Tolerance Anti-Bias Framework:


会 邀 请 学 校 社 区 里 面 中 文 语 者 、 甚 至 全 世 界 的 中 文 语 者 连 线 我 们 的 课 堂 , 让 学 生 实 时 采 访 他 们 问 问<br />

题 , 高 级 学 习 者 问 的 问 题 会 更 复 杂 深 刻 , 也 会 帮 助 记 录 整 理 来 访 者 的 回 答 。 实 时 采 访 之 前 , 我 会 让 学<br />

生 写 下 一 些 问 题 , 然 后 全 班 一 起 讨 论 哪 些 问 题 比 较 合 适 、 哪 些 问 题 可 能 不 太 尊 重 来 访 者 , 比 如 明 知 道<br />

这 位 来 访 者 生 活 在 美 国 , 一 开 始 就 问 “ 你 是 中 国 人 吗 ?” 是 否 合 适 , 以 及 个 中 缘 由 。 下 面 是 我 们 讨 论<br />

的 几 个 常 见 的 、 可 能 变 成 “ 微 歧 视 ” 的 问 题 :<br />

实 时 采 访 之 后 , 我 会 根 据 学 生 的 采 访 记 录 把 被 采 访 者 的 信 息 编 辑 成 分 级 读 物 。 比 如 , 初 级 的 学 生<br />

阅 读 这 样 的 信 息 “ 他 是 拉 丁 裔 美 国 人 。 他 喜 欢 中 国 的 广 州 。 他 喜 欢 吃 麻 婆 豆 腐 , 不 喜 欢 吃 凉 菜 。 他 喜<br />

欢 学 中 文 , 他 也 喜 欢 现 在 的 工 作 ”; 中 级 的 学 生 要 读 的 段 落 是 “ 他 是 拉 丁 裔 美 国 人 , 他 在 美 国 加 州 长<br />

大 。 他 喜 欢 中 国 的 广 州 , 因 为 广 州 不 冷 。 他 喜 欢 吃 麻 婆 豆 腐 , 但 是 不 喜 欢 吃 凉 菜 。 他 喜 欢 汉 字 , 所 以<br />

他 开 始 学 习 中 文 。 他 喜 欢 现 在 的 工 作 , 因 为 他 可 以 去 很 多 地 方 ”; 高 级 的 学 生 则 要 阅 读 这 个 段 落 “ 他<br />

是 在 美 国 加 州 长 大 的 拉 丁 裔 美 国 人 。 他 喜 欢 中 国 的 广 州 , 因 为 广 州 不 冷 。 他 喜 欢 吃 麻 婆 豆 腐 , 但 是 不<br />

喜 欢 吃 凉 菜 。 他 最 喜 欢 的 中 文 单 词 是 ‘ 给 力 ’。 他 觉 得 汉 字 很 漂 亮 , 所 以 他 开 始 学 习 中 文 。 他 喜 欢 现<br />

在 的 工 作 , 因 为 他 可 以 经 常 出 差 、 去 很 多 地 方 。 他 觉 得 学 中 文 让 他 有 更 多 的 工 作 机 会 。 他 认 为 现 在 的<br />

中 国 比 美 国 有 更 多 的 工 作 机 会 ”。<br />

通 常 项 目 式 学 习 强 调 学 生 最 后 一 定 要 有 面 向 公 众 展 示 的 真 实 作 品 , 但 是 我 的 学 生 的 语 言 水 平 、 学<br />

习 进 度 和 喜 好 的 表 达 方 式 都 相 差 甚 远 , 所 以 我 给 了 学 生 很 多 选 择 , 并 没 有 统 一 要 求 必 须 要 制 作 真 实 作<br />

品 。 学 生 可 以 选 择 自 己 喜 好 的 方 式 口 头 和 书 面 表 达 演 示 (Present) 自 己 的 身 份 , 并 和 同 学 互 相 比 较 各<br />

自 身 份 的 异 同 。 学 生 也 可 以 选 择 和 我 们 台 湾 的 联 谊 学 校 学 生 在 线 上 视 频 平 台 Flipgrid 制 作 视 频 互 相 介<br />

绍 自 己 的 身 份 。 中 学 生 的 课 堂 上 我 还 会 引 导 学 生 加 入 对 自 己 真 实 的 身 份 与 周 围 人 对 自 己 身 份 的 误 解 或<br />

刻 板 印 象 做 比 较 。 这 些 内 容 学 生 可 以 更 新 到 自 己 的 个 人 网 站 上 , 也 可 以 加 到 只 有 学 校 内 部 人 员 才 可 以<br />

看 到 的 电 子 文 档 里 。<br />

最 后 , 初 级 学 生 大 部 分 还 是 在 介 绍 自 己 的 喜 好 , 比 如 “ 我 十 一 岁 。 我 喜 欢 喝 奶 茶 , 不 喜 欢 爬<br />

山 ”; 中 级 学 生 这 么 写 “ 很 多 人 觉 得 因 为 我 的 肤 色 是 白 色 , 我 只 (zhǐ) 是 美 国 人 。 其 实 我 是 法 国 人 ,<br />

也 是 美 国 人 ”; 高 级 水 平 的 学 生 则 会 这 么 写 “ 我 是 一 个 亚 裔 美 国 人 。 我 是 在 华 州 西 雅 图 出 生 、 长 大<br />

的 。 我 的 爸 爸 和 妈 妈 是 在 马 来 西 亚 (mǎláixīyà) 出 生 、 长 大 的 。 我 的 祖 先 是 从 中 国 移 民 到 马 来 西 亚<br />

的 , 我 和 我 的 家 人 说 中 文 。 我 所 有 的 成 绩 (chéngjì) 都 是 我 的 努 力 (nǔlì) 的 结 果 (jiēguǒ), 而 不<br />

是 因 为 我 有 才 华 (cáihuá)”。 以 我 们 一 周 三 次 的 中 学 课 堂 为 例 , 这 个 单 元 的 探 究 花 了 大 概 三 个 月 ,<br />

经 过 这 三 个 月 的 探 讨 学 习 , 每 个 学 生 都 不 同 程 度 地 提 升 了 自 己 的 语 言 水 平 , 最 后 反 思 时 很 多 学 生 还 提<br />

到 通 过 这 个 单 元 的 学 习 加 深 了 自 己 身 份 的 认 识 和 认 同 , 同 时 也 了 解 到 了 身 边 同 学 的 另 外 一 面 , 更 重 要<br />

的 是 , 切 身 体 会 到 了 中 文 语 者 的 复 杂 背 景 与 视 角 。 个 中 有 所 不 足 的 是 , 在 讨 论 什 么 是 “ 微 歧 视 ” 那 课<br />

时 , 学 生 之 间 还 是 使 用 了 不 少 英 文 来 思 考 讨 论 , 今 后 设 计 相 关 活 动 时 或 许 可 以 尝 试 把 这 些 还 不 能 用 中<br />

文 讨 论 的 话 题 布 置 成 课 后 作 业 。


我 们 的 新 中 文 项 目 通 过 学 习 中 文 和 中 国 文 化 开 拓 学 生 的 视 野 , 培 养 学 生 的 跨 语 言 文 化 沟 通 能 力 ,<br />

培 养 学 生 用 多 元 视 角 观 察 、 思 考 问 题 , 同 时 也 不 断 地 增 强 学 生 对 自 身 文 化 的 认 同 感 。 具 体 实 施 过 程 中<br />

以 核 心 问 题 统 领 混 合 课 堂 , 以 社 会 公 正 的 学 习 标 准 引 领 学 生 探 究 问 题 , 不 同 背 景 学 生 皆 可 受 益 , 得 到<br />

了 师 生 家 长 的 广 泛 认 可 。<br />

参 考 文 献<br />

Berger, W. (2014). A more beautiful question: The power of inquiry to spark breakthrough ideas. Bloomsbury Publishing USA.<br />

Boss, S., & Larmer, J. (2018). Project based teaching: How to create rigorous and engaging learning experiences. ASCD.<br />

Kagan, O. E., Carreira, M. M., & Chik, C. H. (Eds.). (2017).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heritage language education: From<br />

innovation to program building. Taylor & Francis.<br />

Kagan, O. E., Carreira, M. M., & Chik, C. H. (Eds.). (2017).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HLs Module IV: Strategies for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Mixed Classes.<br />

Materials for online certificate Teacher training for the 21st century: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heritage languages. Available from<br />

National Heritage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Resource Center (http://www.nhlrc.ucla.edu).<br />

Mitchell, K. L. (2018). Experience Inquiry: 5 Powerful Strategies, 50 Practical Experiences. Corwin Press.<br />

Wiggins, G., Wiggins, G. P., & McTighe, J. (2005). Understanding by design. Ascd.<br />

左 图 ( 上 ) 为 Seattle Country Day School 莫 晓 灵 老 师 在 指 导 学 生 进 行 舞 狮 表 演 。<br />

左 图 ( 下 ) 为 莫 老 师 带 领 一 些 中 学 生 去 西 雅 图 唐 人 街 品 尝 功 夫 茶 , 访 问 茶 店 老 板 的 生 活 经 历 。<br />

右 大 图 为 莫 老 师 的 一 个 六 年 级 学 生 写 给 广 州 笔 友 的 新 年 贺 卡 。<br />

返 回 目 录


课 程 多 维 观 察<br />

Incorporating Social Justice into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<br />

Jing Gao 7<br />

Ankeny High School<br />

Abstract<br />

The rapid changes of our world present challenges to our education. World language classrooms<br />

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’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to attain<br />

effec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global competence. Through continuous critical<br />

reflection on and examination of cultural diversity in schools and society, this article proposes<br />

incorporating social justice into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. Resistance to stereotyping, cross-cultural<br />

awareness, and curriculum diversification can be included in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.<br />

Incorporating social justice into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teaching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grow<br />

their empathy and respect for different cultural groups and develop their intercultural<br />

communication and global competence.<br />

Keywords: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teaching, social justice,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, global<br />

competence<br />

Introduction<br />

We live in an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and interdependent world, in which what happens<br />

in one part of the world affects and is affected by others due to interconnected global systems.<br />

People’s lives have been radically changed by developments in technology, the economy,<br />

transportation, and migration. The demographics in U.S. society and U.S. schools have turned<br />

toward more diversity. According to U.S. Census Bureau (2021), the Asian population is the<br />

fastest growing racial/ethnic group in the nation.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Americans are the largest Asian group<br />

with 5.4 million people, 23% of the Asian American population in the U.S. However, the status<br />

quo of Asian Americans as an invisible and silent model minority and perpetual foreigner image<br />

7<br />

高 景 Jing Gao earned her M.A. and Ph.D. in education from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. She has published articles in multiple<br />

journals.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social justice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language classrooms, teaching strategies for<br />

students’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intercultural/global competency, etc. gaoxiaohua<strong>12</strong>@gmail.com


still remains (An, 2016; Lee et al., 2017; Rodriguez, 2019). Fueled by COVID-19, the Asian<br />

American community has been attacked with more visible incidents of anti-Asian hate and<br />

violence (Stop AAPI Hate, 2021). The fear-inducing and painful experiences of anti-Asian<br />

racism and xenophobia that Asian Americans are undergoing, in particular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Americans<br />

being targeted as “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virus” have aroused an urgent call for our education.<br />

With the rise of China’s power and influence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and a worldwide<br />

enthusiasm for learning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, more public and private institutions in the U.S. have initiated or<br />

expanded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anguage and culture studies.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anguage teaching involves a grasp of<br />

related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ultural topics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contexts that are embedded in<br />

language comprehension and usage. Students also bring their own different background<br />

knowledge and life experience into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. They experience various cultural<br />

encounters through interaction and collaboration with their peers in the classroom.<br />

Misunderstanding and conflicts often happen when students ignore the role that culture plays in<br />

communication.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teaching should develop students’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<br />

so they can think and act appropriately and critically while engaging in the complexities of the<br />

real world (Byram & Wagner, 2018). ACTFL (2014) emphasizes that global competence is<br />

fundamental to the experience of learning languages, which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<br />

students’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s in their participation in multilingual communities at home<br />

and around the world. Therefore,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anguage teaching can develop students’ broader and<br />

deepe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oday’s ever more intricate society and their social<br />

justice and global awareness so that students will effectively participate in a more diversified and<br />

interconnected global community in the future.<br />

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in language classrooms. Then, this<br />

article will discuss strategies of incorporating social justice into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teaching with a goal to<br />

grow students’ empathy and respect for cultural diversity and develop their intercultural<br />

communication and global competence.<br />

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in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Classrooms<br />

The increasing diversity in U.S. educational settings and U.S. society has brought forth<br />

the challenges to curriculum organization and classroom pedagogy in schools. Researchers and<br />

educators have continued to call for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for today’s multicultural and global


society (Adams & Bell, 2016; Apple, 2010; Banks, 2004; Nieto & Bode, 2018). Social justice is<br />

defined as “a philosophy, an approach, and actions that embody treating all people with fairness,<br />

respect, dignity, and generosity” (Nieto, 2010, p. 46). Social justice in education “challenges,<br />

confronts, and disrupts misconceptions, untruths, and stereotypes that lead to structural<br />

inequality and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race, social class, gender, and other social and human<br />

differences,” “provides all students with the resources necessary to learn to their full potential,”<br />

“draws on the talents and strengths that students bring to their education,” and “promotes critical<br />

thinking and supports agency for social change” (Nieto, 2010, p. 46). All students need to be<br />

cared and respected for their own different racial/ethnic, linguistic, and cultural identities and<br />

backgrounds and to be taught to their strengths for success. Including social issues such as<br />

power, privilege, discrimination, and equity, in particular voices from the marginalized<br />

communities will promote students’ democratic thinking, social justice awareness, and agency<br />

for social change. In regards to classroom practices, scholars from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,<br />

mathematics education, and science education have examined how social justice issues and other<br />

critical concept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P-20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, but no studies to date<br />

have examined how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world language education<br />

(Wassell, Wesely & Glynn, 2019).<br />

In recent years, scholars hav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to be<br />

implemented in world language classrooms (Osborn, 2005; Reagan & Osborn, 2020; Glynn,<br />

Wesely & Wassell, 2018). Randolph and Johnson (2017) indicated that language classrooms<br />

provided the ideal context for incorporating a critical and transformative approach informed by a<br />

social justice framework, which complemented the curricular goals outlined in the World-<br />

Readiness Standards (NSCB, 2015) and sup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’ language<br />

proficiency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. In an interpretive multiple case study,<br />

Wassell, Wesley, and Glynn (2019) examined the experiences of twelve K-16 world language<br />

teachers who employed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in their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. The findings<br />

showed that teacher participants expanded their traditional language and culture curriculum by<br />

incorporating social justice themes. Some of the teachers addressed social issues as the<br />

centerpiece of their units while others explored such topics as added to the curriculum. Teachers<br />

saw themselves raising awareness and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respond to social problems. The<br />

students in a few post-secondary cases supported and participated in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


themes with their acceptance and open mindedness, and sometimes they took the lead in pushing<br />

teachers to teach for social justice. Teachers also shared the challenge of navigating students’<br />

perspectives of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in classrooms, such as students’ inappropriate or negative<br />

comments and their emotional reactions to the classroom topics. Wassell, Wesley, and Glynn<br />

(2019) further suggested the need to support teachers in creating a more systematic and global<br />

integration of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in world language classrooms.<br />

Strategies of Incorporating Social Justice into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<br />

This section will focus on three elements that include resistance to stereotyping, crosscultural<br />

awareness, and curriculum diversification to incorporate social justice into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<br />

teaching. Resistance to stereotyping helps students to reflect on and reconstruct their personal<br />

worldviews and resist the perniciousness of racism toward other different linguistic, cultural, and<br />

ethnic groups. Cross-cultural awareness develops students’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<br />

cultural diversity to grow their empathy and respect for different cultural groups through a lens<br />

of interconnectedness. Curriculum diversification provides the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learn<br />

about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ulture and find connections and relevancy with<br />

their own different cultures within the local, national, and global contexts. All these three social<br />

justice teaching aspects have anchored themselves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ing students’<br />

effec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global competence for today’s multicultural and<br />

global society.<br />

Resistance to Stereotyping<br />

Incorporating social justice into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 requires an examination on<br />

students’ stereotypes and biases o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ltural groups. Stereotypes defined by<br />

Pike and Selby (1999) are “how we often attribute a range of common, often negative,<br />

characteristics to groups of people who are or seem different, hence negating their individuality”<br />

(p. 154). Stereotypes often happen when people focus on some “exotic” or “bizarre” features of a<br />

culture. For example, most of our students have had little contact with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people and<br />

culture. The mainstream curriculum is structured around a Eurocentric core that centers culture<br />

and identity specific to Euro-Americans, while adding selectively from the stock of knowledge<br />

and experiences of the racial and ethnic minority groups (Rodriguez, 2017; Sleeter, 2011). The<br />

history, culture, and life experiences of Asian Americans, including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Americans, are


invisible in school curricula. Prejudicial and stereotypical representation of Asian Americans in<br />

school and society causes barriers to equity and reinforces racism. Hence, students are limited in<br />

thei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ulture and they might bring their partial and<br />

distorted images of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people that they saw or heard from the media or other influences<br />

into the classroom.<br />

In consideration of these challenges,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 can be established as a safe,<br />

open, and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, in which teachers open dialogues with a critical<br />

reflection and examination of stereotyping and racism. Reflection is an active, persistent, and<br />

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any belief or supposed form of knowledge in the light of the grounds<br />

that support it and the further conclusions to which it tends (Dewey, 1910). According to<br />

different cultural topics in thematic units, teachers can encourage students to ask relevant<br />

questions t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. Teachers can use open ended questions to guide the<br />

conversations with students and help them reflect on how their prior knowledge, past<br />

experiences, and influences from the surroundings have shaped the way how they se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<br />

culture as well as their own. For example, while learning cultural products, practices, and<br />

perspectives on the topic of food in class, students could be provided with a short reading of<br />

Amy Tan’s Fish Cheeks. In Amy’s personal story, a fourteen-year-old Amy was embarrassed by<br />

her family of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descent and the dishes from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ulture when the minister’s family<br />

came over for Christmas Eve dinner. Amy’s narratives vividly reveal her inside feelings and<br />

struggles of her racial/ethnic and cultural identity. Teachers can ask open ended questions to<br />

facilitate in-depth discussion with students, such as Why did Amy feel shamed about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<br />

food that was prepared by her mother? What was the purpose behind her mom’s menu? Do you<br />

have favorit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food? If yes, what is it? Have you been encountered with a similar<br />

situation that Amy shared in her story? If yes, would you like to describe it? What are your<br />

perspectives on food and the dining customs i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ulture? Students can be engaged in<br />

compar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American food, food in China and the<br />

U.S., and their home food along with the dining customs in different cultures. They can be<br />

guided to see where their perspectives or stereotypes on the topic of food are from, why they<br />

think in that way, and how people from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background see things differently. They can<br />

further discuss the interplay of minority people’s racial/ethnic and cultural identities in their<br />

interaction with the mainstream society.


In addition, teachers can employ authentic resources, literature, and documentaries, and<br />

invite guest speakers and cultural consultants into the classroom to enhance students’ cultural<br />

understanding and language use i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. According to Merryfield and Wilson (2005),<br />

prejudice and stereotyping can be reduced when students are engaged in the activities with new<br />

knowledge that disconfirms specific stereotypes and replaces them with new information, and<br />

the new information is reinforced through meaningful real-life experiences. Teachers can also<br />

assign students for group discussions, projects, journal writing, role plays, and simulations, and<br />

provide debriefing sessions to guide students to critically examine their original hypothesis and<br />

learn 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cultural diversity. Resistance to stereotyping (Case, 1993) can<br />

create a stimulus for students to re-frame their personal worldviews, discourage generalization<br />

about other different cultures, and recogniz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within different groups of<br />

people, cultures, and nations. More often, initiating discussions on the topics related to<br />

stereotyping and racism is challenging. Students also need time to reflect on how and where their<br />

biases and stereotypes have been shaped. The change of students’ mindset won’t happen in a<br />

short time. However, our teachers’ efforts are worthwhile and important as today’s era requires<br />

students’ knowledge, attitude, and skills for effective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<br />

diverse groups of people.<br />

Cross-Cultural Awareness<br />

Incorporating social justice into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 requires students’ cross-cultural<br />

awareness. Cross-cultural awareness is defined by Hanvey (1976) as:<br />

Awareness of the diversity of ideas and practices to be found in human<br />

societies around the world, of how such ideas and practices compare, and<br />

including some limited recognition of how the ideas and ways of one’s own<br />

society might be viewed from other vantage points (p. 10).<br />

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s feature numerous cultural encounters and cross-cultural learning<br />

experiences. The varied cultural values and beliefs that students hold can lead to their different<br />

communication patterns. Typically, misunderstanding and conflicts occur because students lack<br />

an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he appropriate skills and mindset to interact with<br />

other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. As Baker (2015) discusses,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<br />

embraces knowledge of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practices in various settings, skills to use this<br />

knowledge appropriately and flexibly, and ethnorelative attitudes.


In order to develop students’ cross-cultural awareness, teachers can use a dialogic<br />

approach (Aukerman, 2013; Kramsch, 1993) to emphasize the element of world<br />

interconnectedness in the varied cultural learning activities that compare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<br />

differences in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. First, a dialogic approach involves reflection, discussion,<br />

and even confrontations while students examine their orientations toward their own cultures and<br />

other different cultures (Kramsch, 1993). Teachers can facilitate dialogues and conversations on<br />

the related cultural topics through pair talk, small group discussion, and the whole class<br />

reflections. Readings, images, news, and social media posts can be utilized for analysis and<br />

critiques on the perspectives and beliefs that held when teachers facilitate the discussions. A<br />

dialogic approach encourages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knowledge of and experience in different<br />

cultures along with 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ir beliefs and viewpoints toward cultural diversity<br />

through interactive dialogues with teachers and peers in the study on topics.<br />

Then, an emphasis on world interconnectedness (Pike & Selby, 1999) allows students to<br />

see that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share universal human values and basic ideas including life,<br />

liberty, equality, justice, education, social and economic rights etc., regardless of times and<br />

locations. It also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how the progress of<br />

technology and globalization has propelled a rise of global popular culture such as K-Pop 8 and<br />

TikTok 9 among younger generation that transcends regional barrier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. In<br />

the teaching of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anguage and culture, teachers can lead students to see more similarities<br />

among different cultural groups and find more connections and relevancy (Gao, 2021) in their<br />

learning experience. Teachers can encourage students to identify their own cultural heritage and<br />

the development,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, the experiences and contributions of<br />

different racial/ethnic groups including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Americans and Asian Americans, and<br />

interactions among various cultures throughout history within the larger context of the world.<br />

Teachers can further help students to 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the legitimacy of a wide range of<br />

human experiences, and develop their empathy and respect for cultural differences with an<br />

8<br />

K-Pop, representing Korean popular music, is a genre of music originally from South Korea. K-Pop includes styles and genres<br />

of music around the world, such as pop, hip hop, R&B, experimental, rock, jazz, gospel, reggae, electronic dance, folk, country,<br />

and classical on top of its traditional Korean music roots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K-pop<br />

9<br />

TikTok is a video-focused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that hosts a variety of short-form user videos, from genres like pranks,<br />

stunts, jokes, dance, and entertainment with duration from 15 seconds to ten minutes. TikTok is an international version of<br />

Douyin, originally released in China in 2016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TikTok


escape from ethnocentric perspectives and the tendency to stereotype. Students can attain crosscultural<br />

awareness if they are given an opportunity to develop the knowledge of other societies<br />

and cultures as view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world interconnectedness (Anderson, 2001).<br />

Besides teaching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anguage and culture, teachers can use this dialogic approach<br />

through a lens of interconnectedness in classroom management. One of the examples is to<br />

respond to the aforementioned classroom conflicts due to students’ lack of intercultural<br />

awareness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. Teachers can intervene with conversations about<br />

perspective taking, communication appropriateness (Ting-Toomey & Dorjee, 2018), and<br />

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s essential for their future success. Teachers can<br />

address to students that there are more similarities among them than differences and negative and<br />

disrespectful attitude toward different cultural groups hinders their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s.<br />

Teachers can also guide students to examine their own viewpoints on diversity, understand<br />

others’ related cultural knowledge, practices, and perspectives in specific context, and use<br />

appropriate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. Teachers can further provide role play<br />

scenarios to facilitate students’ interaction with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in different contexts.<br />

Curriculum Diversification<br />

Incorporating social justice into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 requires curriculum<br />

diversification.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teaching is interwoven with the teaching of culture. Cultural learning<br />

in the World-Readiness Standards (NSCB, 2015) includes the studies of cultural products,<br />

cultural practices,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, as well as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<br />

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aspects. In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, the multiplicity of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<br />

people’s real life experiences in various regions, generations, social and economic classes, and<br />

ethnic groups determines the nature of cultural topics under study to be diversified. In order to<br />

disrupt students’ oversimplified and overgeneralized images about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ulture, teachers can<br />

add multiple authentic resources about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n China and guide students to<br />

be exposed to multiple perspectives from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ulture (Gao, 2019). Kirkwood (2003)<br />

advocates a broade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history and issues grounded in<br />

multiple perspectives. She addresses that the multiple world viewpoints of historical<br />

interpretations of histories and events in the past and at present need to be acknowledged and<br />

discussed in the classroom. In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,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to view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<br />

culture through a dynamic lens by inquiring them on how the target culture has been changed


and developed over the time, in what ways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people still value tradition while living a<br />

modern life style, and how different ethnic groups’ cultures have been assimilated and preserved<br />

throughout the history. In the process of comparing students’ own cultures and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ulture,<br />

teachers can also lead students to investigate how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ulture, American culture, and<br />

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American culture have been interacting with and influencing one another within the<br />

local, national, and global contexts. Teachers can further facilitate students’ in-depth group or<br />

whole class discussion and reflection on power, culture, and privilege that has an interplay in<br />

anti-Asian racism. As the dialogues on power and racism might not feel comfortable, success<br />

will depend upon teachers’ meticulous curriculum design and a mutual trusting relationship<br />

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a safe and 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.<br />

Furthermore, teachers can integrate students’ ow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into the<br />

curriculum to mak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earning more relevant and meaningful to students. ACTFL (2019)<br />

calls for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in world language learning and equitable opportunities for all<br />

learners to develop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mpetence.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 can be built as an<br />

inclusive and pos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acknowledges and validates both the target<br />

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ulture and students’ own cultures. Using students’ own cultural knowledge and<br />

experience as the learning resources (Gay, 2010; Ladson-Billings, 2009), teachers can help<br />

students to find connections i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earning, which in turn enhances their interests and<br />

motivation to continue their learning i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. For example, a variety of topics in thematic<br />

units such as family, education, food, music, sports, holidays, social life etc. can be utilized to<br />

add in students’ home cultures, expand thei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diversity,<br />

and promote their racial/ethnic and cultural pride. Additionally, teachers can guide students to<br />

think from other different cultural groups’ perspectives with an awareness of their own cultural<br />

perspectives to facilitate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. By diversifying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urricula,<br />

teachers can construct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all cultures and identities that students<br />

represent with a deep sense of interdependent community.<br />

Limitations<br />

This article proposes resistance to stereotyping, cross-cultural awareness, and curriculum<br />

diversification to be incorporated in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 for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.<br />

Grounded in scholars’ work in the field, this article has detailed the related teaching strategies


and examples in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. There are several limitations in this article. One is to<br />

include more teaching ideas in elementary school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s. While young learners are<br />

exposed to the curriculum embedded in social justice, they will have an opportunity to learn<br />

about cultural diversity and the world with an awareness of social justice at early age. The other<br />

is to consider students’ voices about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 i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s, where<br />

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has been incorporated. Students’ perceptions will help teachers to reflect<br />

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and to seek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n what and how to teach in<br />

classrooms. This article suggests future inquiries on teachers’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justice<br />

education in world language classrooms and students’ perceptions of a social justice approach to<br />

language education.<br />

Conclusion<br />

The first two decades of the 21 st century have brought us unexpected challenges and<br />

opportunitie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.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, technology, and<br />

transportation, along with proliferation of transnational and cross-cultural transactions have<br />

made our world smaller than before. Our education system is confronted with new challenges to<br />

prepare students to be knowledgeable, competent, and humanized citizens of this multicultural<br />

and global society.<br />

The language classroom aims to develop students’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cultural<br />

understanding for effec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global competence. This article<br />

proposes incorporating social justice into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. Through a critical reflection<br />

and examination on culture, power, and privilege in schools and society, teachers can integrate<br />

resistance to stereotyping, cross-cultural awareness, and curriculum diversification into the<br />

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.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prepare all students for knowledge, understanding,<br />

skills, and attitudes to become competent and humanized citizens while they are engaged with<br />

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real world.<br />

References<br />

ACTFL. (2014). Global competence position statement. Alexandria, VA: Author. Retrieved from<br />

https://www.actfl.org/advocacy/actfl-position-statements/global-competence-position-statement<br />

ACTFL. (2019).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in world language teaching & learning. Alexandria, VA: Author. Retrieved from<br />

https://www.actfl.org/advocacy/actfl-position-statements/ diversity-and-inclusion-world-language-teaching-learning<br />

Adams, M. & Bell, L. A. (Eds.). (2016).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for diversity and social justice. New York: Routledge.


An, S. (2016). Asian Americans in American history: An AsianCrit perspective on Asian American inclusion in state U.S. history<br />

curriculum standards. Theory & Research in Social Education, 44(2), 244-276.<br />

Anderson, C. C. (2001). Global education in the classroom. Theory into Practice, 21, 168-176.<br />

Apple, M. W. (Ed.). (2010). Global crises, social justice, and education. New York: Routledge.<br />

Aukerman, M. (2013). Rereading comprehension pedagogies: Toward a dialogic teaching ethic that honors student sense making.<br />

Dialogic Pedagogy, 1, A1–31.<br />

Baker, W. (2015). Research into Practice: 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awareness.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, 48, 130-141.<br />

Banks, J. A. (2004).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for social justice, diversity, and citizenship in a global world. The Educational Forum, 68(4), 296-<br />

305.<br />

Byram, M. & Wagner, M. (2018). Making a difference: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teaching for intercultural and international dialogue. Foreign<br />

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Annals, 51(1), 140-151.<br />

Case, R. (1993). Key elements of a global perspective. Social Education, 57, 318-325.<br />

Dewey, J. (1910). How we think. Boston, Massachusetts: D. C. Heath & CO., Publishers.<br />

Gao, J. (2019).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perspective consciousness for global competence. K-<strong>12</strong>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, 3: 1-8.<br />

Gao, J. (2021).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: Understanding and embracing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assroom.<br />

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, 4(2): 49-57.<br />

Gay, G. (2010).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: Theory, research, and practice. (2nd Ed.). New York: Teachers College Press.<br />

Glynn, C., Wesely, P. M. & Wassell, B. (2018). Words and actions: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languages through the lens of social justice (2nd<br />

ed.). Alexandria, VA: ACTFL.<br />

Hanvey, R. G. (1976). An attainable global perspective. New York: Center for War/Peace Studies.<br />

Kirkwood, T. F. (2003). Shifting the focus from a curriculum of nation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to a curriculum for world-centered<br />

citizenship education. World Studies in Education, 4(2), 91-108.<br />

Kramsch, C. (1993).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. Oxford, England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.<br />

Ladson-Billings, G. (2009). The dreamkeepers: Successful teachers of African American children (2nd Ed.). San Francisco, CA:<br />

Jossey-Bass Publishers.<br />

Lee, S. J., Park, E. & Wong, J. S. (2017). Racialization, schooling, and becoming American: Asian American<br />

experiences. Educational Studies, 53(5), 492–510.<br />

Merryfield, M. M. & Wilson, A. (2005). Social studies and the world: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global perspectives. San Jose, CA: Cowan<br />

Creative.<br />

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Statistics (2021). Status and trends in the education of racial and ethnic groups 2018. Retrieved<br />

from https://nces.ed.gov/pubs2019/2019038.pdf<br />

National Standards Collaborative Board (NSCB). (2015). World-readiness standards for learning languages (4th ed.).<br />

Alexandria, VA: Author.<br />

Nieto, S. (2010).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, culture, and teaching: A critical perspective. New York: Routledge.<br />

Nieto, S. & Bode, P. (2018). Affirming diversity: The sociopolitical context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(7th ed.). New York:<br />

Pearson.<br />

Osborn, T. (2005). Critical reflection and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. Charlotte, NC: IAP.<br />

Pike, G. & Selby, D. (1999). In the global classroom: Volumes 1 & 2. Toronto, Canada: Pippen.<br />

Randolph, L. J. & Johnson, S. M. (2017). Social justice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: A call to action. Dimension, 99-<strong>12</strong>1.<br />

Reagan, T.G. & Osborn, T.A. (2020). World language education as critical pedagogy: The promise of social justice. New York:<br />

Routledge.


Rodríguez, N. N. (2017). “But they didn’t do nothing wrong!”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about Japanese American incarceration. Social Studies<br />

and the Young Learner, 30(2), 17–23.<br />

Rodríguez, N. N. (2019). “Caught between two worlds”: Asian American elementary teachers’ enactment of Asian American<br />

history. Educational Studies, 55(2), 214-240.<br />

Sleeter, C. (2011). The academic and social value of ethnic studies - A research review.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.<br />

Stop AAPI Hate (2021). Stop AAPI Hate National Report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stopaapihate.org/wpcontent/uploads/2022/03/22-SAH-NationalReport-3.1.22-v9.pdf<br />

Ting-Toomey, S. & Dorjee, T. (2019). Communicating across cultures (2 nd ed.). The Guilford Press.<br />

U. S. Census Bureau (2021). 2020 Census State Redistricting Data (Public Law 94-171) Summary File. Washington, D.C.:<br />

Author.<br />

Wassell, B., Wesely, P. & Glynn, C. (2019). Agents of change: Reimagining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n world language<br />

classrooms through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, 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Pedagogy, 16(3), 263-284.<br />

提 要 当 今 世 界 的 快 速 改 变 对 我 们 的 教 育 领 域 提 出 了 挑 战 。 语 言 课 堂 注 重 发 展 学 生 的 语 言 习 得 和 文 化 理<br />

解 , 培 养 他 们 的 跨 文 化 技 能 和 全 球 竞 争 力 。 本 文 通 过 对 学 校 和 社 会 文 化 多 元 化 的 反 思 , 建 议 将 社 会 公<br />

义 融 入 到 中 文 课 堂 中 , 并 提 出 抵 制 偏 见 、 跨 文 化 认 知 和 课 程 多 样 化 的 三 个 教 学 策 略 。 在 中 文 教 学 中 融<br />

入 社 会 公 义 可 以 促 进 学 生 对 不 同 民 族 理 解 和 尊 重 ,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以 及 全 球 竞 争 力 的 培 养 。<br />

关 键 词 中 文 教 学 , 社 会 公 义 , 跨 文 化 交 际 , 全 球 竞 争 力<br />

下 图 为 Wake County Public Schools, Ms. Karena Zhang, 张 晗 暄 老 师 设 计 制 作 的 春 节 照 相 棚 。<br />

返 回 目 录


教 学 活 动 探 胜<br />

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 的 教 学 尝 试<br />

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“shi…de” Construction: Strategies and Steps<br />

Shenglan Zhang ( 张 胜 兰 / 張 勝 蘭 ) 10<br />

Iowa State University ( 爱 荷 华 州 立 大 学 / 愛 荷 華 州 立 大 學 )<br />

提 要 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 在 中 文 教 学 中 是 一 个 难 点 , 其 主 要 原 因 是 英 语 为 母 语 的 学 习 者 对 此 结 构 理 解 不 透<br />

彻 , 容 易 混 淆 表 达 事 件 、 动 作 的 完 成 与 表 达 已 经 发 生 事 件 的 具 体 信 息 二 者 的 不 同 。 本 文 重 点 描 述 作 者<br />

的 一 次 有 针 对 性 的 成 功 教 学 尝 试 , 并 解 释 该 教 学 活 动 的 设 计 思 路 。<br />

关 键 词 是 … 的 语 法 教 学 了 过<br />

引 言<br />

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 独 特 而 复 杂 , 对 于 中 文 学 习 者 来 说 极 具 挑 战 性 (Su & Tao, 2018; Sun, 2014; Zhang,<br />

2016), 其 主 要 表 现 为 该 用 “ 是 … 的 ” 时 不 用 , 或 者 用 “ 了 ” 代 替 。 这 一 结 构 由 主 语 + 是 + 动 词 及 另 一<br />

个 句 子 成 分 + 的 组 成 , 其 中 “ 的 ” 的 位 置 有 一 定 灵 活 性 。 对 此 结 构 有 学 者 称 之 为 名 词 化 结 构 , 有 学 者 则<br />

将 其 中 的 “ 的 ” 视 作 句 末 语 气 助 词 (Li & Thompson, 1981; Li, Thompson & Jiang, 1998; Zhan & Sun,<br />

2013; Zhu, 1978)。 尽 管 如 此 , 学 者 们 均 认 为 “ 是 … 的 ” 有 两 个 用 法 , 第 一 个 是 用 于 解 释 已 经 发 生 的<br />

事 件 , 第 二 个 则 是 说 明 情 况 、 阐 述 道 理 、 用 来 使 听 话 人 接 受 或 信 服 (Chao, 1968; Li & Thompson,<br />

1981; Liu, Pan & Gu, 2001; Su & Sun, 2016; Zhan & Sun, 2013; Zhu, 1978)。Li and Thompson (1981) 以<br />

下 面 两 个 例 子 作 了 分 别 说 明 。<br />

1. 他 是 昨 天 来 的 。<br />

2. 这 个 人 很 顽 固 , 我 们 是 说 不 服 他 的 。<br />

就 这 一 结 构 的 教 学 , 苏 丹 洁 与 陶 红 印 (2018) 为 初 学 者 设 计 了 使 用 真 实 语 料 的 方 案 。 基 于 中 文 为<br />

母 语 建 立 的 语 料 库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, 两 个 用 法 中 , 第 二 个 用 法 的 运 用 更 为 广 泛 。 因 此 , 他 们 的 设 计 将 重<br />

点 放 在 了 第 二 个 用 法 , 并 将 教 学 分 为 三 个 环 节 :(1) 用 来 说 服 别 人 或 令 人 信 服 时 所 使 用 的 语 境 和 功<br />

能 ;(2) 带 形 容 词 性 成 分 的 用 法 ;(3) 带 动 词 性 成 分 的 用 法 。<br />

多 数 学 生 在 初 学 一 门 外 语 时 一 般 先 从 学 习 叙 事 开 始 , 之 后 逐 渐 学 习 利 用 目 标 语 阐 述 道 理 使 其 接 受<br />

或 信 服 。 因 此 , 本 文 的 重 点 是 初 、 中 级 学 习 者 更 可 能 使 用 的 第 一 种 用 法 ( 即 解 释 已 经 发 生 的 事 件 ) 的<br />

10<br />

张 胜 兰 , 密 西 根 州 立 大 学 教 育 心 理 及 教 育 技 术 博 士 , 现 为 爱 荷 华 州 立 大 学 世 界 语 言 文 化 系 副 教 授 , 负 责 中 文 项 目 一 二<br />

年 级 教 学 。 她 的 研 究 兴 趣 包 括 中 文 教 学 法 、 计 算 机 辅 助 外 语 教 学 , 网 上 教 学 以 及 自 主 外 语 学 习 。 已 在 同 行 评 审 期 刊 及 专<br />

业 书 籍 上 发 表 26 篇 文 章 。2021 年 荣 获 爱 荷 华 州 立 大 学 J.H. Ellis 教 学 奖 。shenglan@iastate.edu


教 学 。 本 文 所 描 述 的 单 元 教 学 是 为 美 国 中 西 部 的 一 所 研 究 型 大 学 以 中 文 为 外 语 的 中 级 水 平 学 习 者 所 设<br />

计 的 一 个 大 的 研 究 项 目 的 一 部 分 。 由 于 这 所 大 学 和 当 地 高 中 的 特 殊 学 术 安 排 , 在 课 堂 里 也 有 选 修 大 学<br />

课 程 的 当 地 高 中 生 。 但 是 大 学 生 和 班 里 的 高 中 生 之 间 在 使 用 这 一 设 计 之 后 的 学 习 效 果 没 有 差 别 , 此 设<br />

计 对 提 高 无 论 是 大 学 生 还 是 高 中 生 的 理 解 和 应 用 “ 是 … 的 ” 的 第 一 种 用 法 非 常 有 效 (Zhang, 2022)。<br />

此 单 元 根 据 学 生 的 接 受 程 度 可 以 用 一 个 50 分 钟 课 时 或 分 为 两 个 30 分 钟 的 课 时 完 成 。 教 学 进 度 的 快 慢<br />

并 非 关 键 , 只 是 希 望 这 一 设 计 思 路 可 以 在 “ 是 … 的 ” 的 教 学 法 上 给 老 师 们 带 来 一 些 启 发 和 参 考 。<br />

教 学 设 计 及 其 理 念 概 述<br />

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 教 学 可 以 分 为 三 个 环 节 , 其 中 第 一 和 第 三 个 比 较 简 短 , 作 为 教 学 重 点 , 第 二 个 环<br />

节 又 分 几 个 步 骤 。 此 处 主 要 整 体 介 绍 这 三 个 环 节 , 第 二 个 环 节 的 步 骤 会 在 后 文 单 独 说 明 。<br />

1. 教 学 环 节 一 : 用 适 当 场 景 引 入 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 , 使 学 生 意 识 到 这 一 结 构 的 独 特 性 和 容 易 犯 的<br />

错 误 , 然 后 给 学 生 提 供 本 教 学 单 元 的 概 观 ( 图 一 )。 在 《 中 文 听 说 读 写 》、《 中 文 天 地 》 等 教 材 中 ,<br />

“ 了 ” 通 常 在 “ 是 … 的 ” 之 前 引 入 。 学 生 在 对 “ 了 ” 掌 握 不 牢 固 的 情 况 下 , 很 容 易 “ 泛 化 ”, 即 只<br />

要 跟 过 去 有 关 的 表 达 就 用 “ 了 ” 来 完 成 。 在 开 始 学 习 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 时 , 需 要 让 学 生 意 识 到 这 一 问<br />

题 , 并 由 此 进 入 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 的 学 习 。 图 一 ( 左 ) 可 以 作 为 引 入 的 场 景 , 图 一 ( 右 ) 可 以 用 作 给 学<br />

生 一 个 单 元 教 学 概 观 。<br />

图 一 引 入 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 的 场 景 及 单 元 概 观<br />

2. 教 学 环 节 二 : 采 用 不 同 的 教 学 策 略 , 设 计 不 同 的 活 动 给 学 生 学 以 致 用 的 机 会 。 任 何 语 法 教 学 都<br />

涉 及 同 等 重 要 的 语 义 和 句 法 两 方 面 。 在 教 学 顺 序 上 , 应 先 语 义 后 句 式 结 构 特 点 , 这 样 可 以 避 免 先 教 句<br />

法 可 能 带 来 的 错 觉 , 即 学 会 了 结 构 就 以 为 万 事 大 吉 , 从 而 疏 忽 对 语 义 和 功 用 的 学 习 (Zhang,2022)。<br />

具 体 骤 见 下 一 节 。<br />

“ 是 … 的 ” 教 学 的 难 点 是 将 其 与 最 易 与 之 混 淆 的 “ 了 ” 从 根 本 上 做 出 区 分 , 并 在 与 “ 了 ” 的 比<br />

较 中 学 习 。 “ 了 ” 虽 然 不 是 过 去 时 的 标 志 , 但 是 学 生 往 往 将 二 者 挂 钩 , 以 至 于 看 到 过 去 发 生 了 事 情 就


要 用 “ 了 ” 来 表 示 。 而 “ 是 … 的 ” 偏 偏 就 跟 已 经 完 成 的 事 件 相 关 , 所 以 在 学 习 “ 是 … 的 ” 的 过 程 中<br />

不 可 避 免 地 要 对 “ 了 ” 的 学 习 做 巩 固 。<br />

另 一 个 策 略 就 是 使 用 大 量 的 例 证 。 这 是 有 效 地 使 学 生 从 抽 象 理 解 转 变 到 具 体 运 用 根 基 , 也 深 受 学<br />

生 喜 爱 (Zhang, 2022; Zhang & Jaramillo, 2021)。 例 证 可 以 先 让 学 生 说 出 / 写 出 , 可 以 直 接 提 供 , 用 以<br />

阐 释 核 心 概 念 , 可 以 是 口 头 或 书 面 的 , 也 可 以 以 影 像 展 示 。Doughty & Long (2003) 指 出 ,“ 除 非 学<br />

习 者 的 语 言 程 度 到 了 高 级 阶 段 , 真 实 语 料 需 要 加 工 才 能 使 用 ”(62 页 ) 。 因 此 , 如 果 用 影 像 , 最 好 避<br />

免 直 接 使 用 真 实 语 料 , 而 是 利 用 经 过 简 化 放 慢 的 接 近 真 实 的 语 料 , 这 样 更 能 使 学 习 者 清 楚 了 解 此 结 构<br />

的 语 用 环 境 。 编 制 加 工 真 实 多 媒 体 语 料 可 以 包 括 给 电 影 片 段 重 新 编 辑 、 配 音 。 在 编 制 过 的 语 料 中 , 此<br />

结 构 的 运 用 与 实 际 生 活 中 一 致 , 但 是 语 速 的 放 慢 , 噪 音 的 降 低 都 有 助 于 学 生 集 中 到 对 此 结 构 的 学 习 ,<br />

减 少 认 知 负 荷 与 焦 虑 感 。<br />

教 句 式 中 , 一 个 很 有 效 且 受 学 生 欢 迎 的 办 法 是 使 用 颜 色 编 码 的 结 构 图 。 由 于 中 文 语 言 对 词 序 有 严<br />

格 的 要 求 , 所 以 给 出 明 确 的 结 构 图 非 常 重 要 (Zhang, 2022)。 这 一 结 构 图 使 词 序 一 目 了 然 , 有 助 于 学<br />

生 形 成 清 晰 记 忆 。<br />

在 教 学 过 程 中 , 先 提 供 思 考 的 机 会 然 后 再 给 出 答 案 , 有 助 于 加 深 理 解 并 调 动 学 生 参 与 的 积 极 性 ,<br />

他 们 也 能 通 过 对 比 自 己 与 教 师 的 答 案 , 监 督 自 己 形 成 正 确 的 理 解 。<br />

3. 教 学 环 节 三 : 总 结 反 思 。 反 思 是 个 人 对 学 习 过 程 和 所 学 内 容 在 元 认 知 层 面 的 反 应 , 对 学 习 任 何<br />

内 容 , 包 括 外 语 学 习 都 很 有 帮 助 。 反 思 可 以 帮 助 学 习 者 将 所 学 知 识 点 与 先 前 知 识 建 立 连 接 、 审 视 学 习<br />

过 程 、 评 判 是 否 已 经 掌 握 所 学 内 容 、 找 出 成 功 与 不 足 之 处 。 如 图 二 所 示 。<br />

图 二 反 思


教 学 环 节 二 详 述<br />

第 二 个 教 学 环 节 是 整 个 单 元 重 点 , 用 时 最 多 。 在 具 体 讲 解 之 前 , 可 以 先 强 调 中 文 没 有 一 个 简 单 的<br />

过 去 时 这 个 概 念 。 表 示 过 去 发 生 了 事 情 , 有 三 个 不 同 的 情 形 , 需 要 用 不 同 的 表 达 方 式 完 成 。 图 三 的 两<br />

个 幻 灯 片 只 是 一 个 参 照 , 在 实 际 教 学 中 可 以 多 给 学 生 几 个 例 句 , 让 他 们 熟 悉 这 样 的 思 考 程 序 : 我 想 表<br />

达 的 是 强 调 完 成 , 还 是 强 调 已 经 完 成 的 事 件 对 现 在 影 响 , 还 是 对 已 经 发 生 的 事 件 进 行 信 息 补 充 、 说 明<br />

情 况 ? 然 后 可 以 分 以 下 几 个 步 骤 进 行 教 学 。<br />

图 三 中 文 中 表 达 过 去 的 三 个 不 同 方 式 ,“ 是 … 的 ” 是 其 中 之 一<br />

步 骤 一 : 在 大 家 熟 悉 “ 是 … 的 ” 与 “ 了 ” 及 “ 过 ” 的 区 别 之 后 , 教 学 重 点 就 转 到 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<br />

本 身 。 首 先 要 让 学 生 明 白 : 此 结 构 是 必 需 的 , 否 则 有 些 意 思 无 法 或 难 以 表 达 ; 接 着 进 一 步 解 释 英 文 的<br />

基 本 对 应 就 是 :“The situation is that …”、“it is that…” 或 者 “it was that…”(Li & Thompson,<br />

1981); 这 一 步 骤 的 最 后 , 还 要 有 针 对 性 地 区 分 “ 是 … 的 ” 与 “ 了 ”( 图 四 )。


图 四 什 么 时 候 必 须 用 “ 是 … 的 ” 以 及 “ 是 … 的 ” 与 “ 了 ” 的 主 要 区 别<br />

步 骤 二 : 既 然 “ 是 … 的 ” 是 用 来 给 一 个 已 经 完 成 事 件 补 充 信 息 的 , 那 就 要 确 定 有 哪 些 信 息 可 以 补<br />

充 。 图 五 ( 左 ) 中 左 列 是 可 补 充 的 信 息 , 教 师 可 以 对 每 一 个 做 出 简 短 说 明 , 然 后 让 学 生 做 配 对 练 习 ,<br />

最 后 提 供 答 案 ( 图 五 右 )。<br />

图 五 用 在 “ 是 … 的 ” 中 的 具 体 信 息<br />

步 骤 三 : 在 学 生 具 有 初 步 了 解 的 基 础 上 , 这 一 步 骤 引 导 学 生 思 考 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 常 用 的 场 景 。 图<br />

六 给 出 四 类 情 境 , 图 七 、 图 八 和 图 九 分 别 给 出 三 个 不 同 场 景 的 视 频 , 11 以 及 学 生 观 看 视 频 前 后 的 活 动 。<br />

第 一 个 自 制 视 频 , 是 关 于 两 个 朋 友 询 问 手 机 和 衬 衫 在 哪 里 买 的 , 第 二 个 是 一 个 说 中 文 很 好 的 美 国 学 生<br />

碰 到 中 国 朋 友 , 中 国 朋 友 的 男 友 问 他 中 文 是 在 哪 里 学 的 、 跟 谁 学 的 。 第 三 个 视 频 是 电 影 《 幸 福 还 会 来<br />

敲 门 》 里 的 一 个 片 段 配 有 字 幕 的 改 编 配 音 。 警 察 盘 问 一 个 嫌 疑 人 昨 天 晚 上 是 什 么 时 候 去 他 女 朋 友 家<br />

的 、 什 么 时 候 离 开 的 。 观 看 每 个 视 频 之 前 , 可 以 先 让 学 生 两 人 一 组 做 一 个 类 似 的 情 景 对 话 。 看 完 之 后<br />

11<br />

作 者 自 制 视 频 ,Supporting videos for the learning of shi…de. YouTube.<br />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KGK-NapUHA&list=PLnJbXmi36jeL-_CPtDfd35030AXkwAAfz


让 学 生 找 出 用 到 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 的 场 合 , 以 增 强 理 解 。 图 十 是 第 四 个 可 能 应 用 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 的 场 合 :<br />

解 释 一 个 问 题 的 原 因 。<br />

图 六 用 “ 是 … 的 ” 的 四 个 常 见 场 合<br />

图 七 应 用 短 片 : 你 的 手 机 不 错 , 在 哪 里 买 的 ? 多 少 钱 买 的 ?<br />

图 八 应 用 短 片 : 你 的 中 文 说 得 真 好 ! 你 是 在 哪 里 学 的 ? 跟 谁 学 的 ?


图 九 应 用 短 片 : 你 是 什 么 时 候 去 你 女 朋 友 家 的 ? 什 么 时 候 离 开 的 ?<br />

图 十 总 结 三 个 影 片 , 给 出 最 后 一 个 应 用 “ 是 … 的 ” 场 景<br />

步 骤 四 : 学 生 学 完 “ 是 … 的 ” 的 语 义 方 面 的 知 识 及 应 用 场 景 , 此 时 便 可 以 重 点 介 绍 “ 是 … 的 ” 结<br />

构 图 , 如 图 十 一 。<br />

图 十 一 “ 是 … 的 ” 句 法 结 构<br />

步 骤 五 : 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 问 句 的 形 成 。 一 般 疑 问 句 不 需 要 过 多 解 释 , 但 是 如 何 针 对 具 体 信 息 提 问<br />

的 代 词 疑 问 句 可 以 用 图 十 二 ( 左 ) 来 演 示 。 教 师 可 以 让 学 生 三 人 一 组 就 他 们 如 何 来 学 校 、 什 么 时 候 来<br />

学 校 的 等 问 题 进 行 问 答 。


图 十 二 “ 是 … 的 ” 的 问 题 形 式<br />

步 骤 六 :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 的 否 定 形 式 。 在 演 示 幻 灯 片 过 程 中 , 可 以 用 黄 颜 色 直 观 地 突 出 显 示 否 定<br />

词 “ 不 ” 出 现 的 位 置 。 这 一 步 骤 最 后 一 个 幻 灯 片 是 具 有 挑 战 的 翻 译 活 动 , 可 以 让 学 生 两 人 一 组 讨 论 完<br />

成 。<br />

图 十 三 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 的 否 定 形 式<br />

结 语<br />

本 文 详 细 描 述 并 解 释 了 针 对 “ 是 … 的 ” 的 用 法 之 一 ( 解 释 一 个 已 经 发 生 的 事 件 ) 的 单 元 教 学 设<br />

计 。 设 计 从 学 生 易 犯 的 错 误 , 即 通 常 用 “ 了 ” 代 替 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 为 出 发 点 , 先 教 “ 是 … 的 ” 结 构<br />

的 语 义 及 应 用 场 景 , 再 教 句 法 结 构 , 最 后 教 问 句 及 否 定 句 式 , 让 学 生 对 这 一 结 构 形 成 系 统 全 面 的 了<br />

解 。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, 运 用 大 量 例 句 结 合 专 门 改 编 的 接 近 真 实 语 料 的 视 频 , 在 演 示 中 利 用 颜 色 编 码 和 句<br />

式 结 构 图 帮 助 学 生 理 解 记 忆 , 并 以 小 组 讨 论 的 方 式 让 学 生 互 相 探 讨 。 当 然 , 教 学 要 因 材 施 教 , 教 师 需<br />

要 根 据 学 生 的 知 识 与 技 能 对 上 述 设 计 进 行 调 整 。


参 考 文 献<br />

Doughty, C., & Long, M. (2003). Optimal psycholinguistic environments for distance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.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<br />

Learning and Technology, 7(3), 50–80.<br />

Li, N., & Thompson, S. (1981). Mandari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: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.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.<br />

Li, N., Thompson, S., & Jiang, B. (1998). 从 话 语 角 度 论 证 语 气 词 “ 的 ” [Cong huayu jiaodu lunzheng yuqici “de” : A discourse<br />

approach to the particle de]. 中 国 语 文 [Zhongguo Yuwen: Studies of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] 263(2). 93–102.<br />

Su, D., & Tao, H. (2018).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the shi…de construction with authentic materials in elementary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.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as a Second<br />

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Research, 7(10), 111-140.<br />

Sun, C. (2014).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pedagogical grammar for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as a foreign language: The cases of hao, hen, shi and<br />

shi… de. International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and Research, 4, 43–47.<br />

Zhan, F. & Sun, C. (2013). A copula analysis of shi in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left construction.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and Linguistics, 14(4). 755–789.<br />

Zhang, S. (2022). Enhancing Grammar Learning with a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Module: Design and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of “Shì…de”<br />

Construction for CFL learners.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, 5(1).<br />

Zhang, S., & Jaramillo, N. (2021). Seamless Integration between Online and Face-to-Face: The Design and Perception of a<br />

Flipped-Blended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Course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-Assisted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Learning and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,<br />

11(4), 19-39.<br />

Zhang, Z. (2016). Analysis of overseas students’ acquisition error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hi…de.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<br />

of Technology, 24(2), 48–53.<br />

Zhu, D. (1978). De construction and copular statements. Studies of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, 1&2.<br />

下 图 为 Wake County Public Schools, Ms. Karena Zhang, 张 晗 暄 老 师 布 置 的 春 节 习 俗 展 示 墙 。<br />

返 回 目 录


教 学 活 动 探 胜<br />

Applying “The Flat Stanley Project” into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Learning<br />

Hui-Chun Cheng <strong>12</strong> and Loretta Fernández 13<br />

University of Pittsburgh<br />

Abstract<br />

The Covid-19 Pandemic changed the way students accessed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s. For<br />

example, many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schools in the U.S. started to adopt remote learning due to the pandemic.<br />

There are many online resources such as VoiceThread or Nearpod that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as a Foreign<br />

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(CFL) teachers can utilize in teaching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as a Second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(L2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)<br />

(Older, 2021). However, online learning still limits students in engaging in cross-cultural<br />

experiences while learning L2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. “The Flat Stanley Project,” (FSP) which is based on the<br />

traditional method of language exchange— pen pal exchange—may become a great cultural tool<br />

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cultural exchange, especially in a post-pandemic future.<br />

In the paper, we apply a qualitative approach to analyze three cases of the use of the FSP for<br />

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. First, students i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immersion programs; second, students in<br />

CFL non-immersion programs; the third, learners in either immersion or non-immersion<br />

programs. Results reveal that students in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immersion programs perceive benefits on<br />

thei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. Students in the non-immersion programs have positive<br />

feedback on learning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ulture through presentations. The last case<br />

indicates that learners can promote linguistic gains and cultural learning through interpretative<br />

communication on personal blogs. To give students more opportunities for class and activity<br />

engagement, CFL teachers could provide a context-based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<br />

younger learners such as the one provided by the FSP.<br />

<strong>12</strong><br />

Hui-Chun is a master’s student in Foreign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. She taught Mandari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at<br />

Bechtel International Center at Stanford University from 2016-2017. She is interested in social media teaching, cross-cultural,<br />

and global topics. HUC58@pitt.edu<br />

13<br />

Loretta Fernández, Ph.D., is a World and Heritage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. Her<br />

language research is based on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. She is an experienced teacher with over<br />

15 years of experience in high schools and colleges. lof7@pitt.edu


Keywords: The Flat Stanley Project,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as a Foreign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, L2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, cross<br />

culture, context-based language learning, pen pals, post-pandemic learning, technology-based<br />

learning<br />

Introduction<br />

Flat Stanley is an American children's book series written by author Jeff Brown and<br />

illustrated by Tomi Ungerer (Hoewisch,2001). Dale Hubert (1995), a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,<br />

designed “The Flat Stanley Project” (FSP), for his third-grade students in London, Ontario,<br />

Canada. Teachers can integrate the FSP in their pedagogical practice— having students read the<br />

stories, create their own Flat Stanley paper puppet, and send them through mail to family or<br />

friends who live far away. Then, the person who receives Flat Stanley takes the paper puppet to<br />

places and get pictures with it, collect souvenirs, and send it back to the student (Hoewich,<br />

2001). The FSP has been applied in different classrooms to reinforce the learning in different<br />

subject areas such as social studies, science, math, reading, and writing. In the field of FL<br />

education, the goal of the project is to facilitate language learning among elementary students,<br />

and thus increase their skills of listening, speaking, reading, writing, and storytelling (Patterson,<br />

2005). We propose an application of the FSP into L2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earning to allow students to<br />

connect with the language they are learning, and to give students a chance to practice the four<br />

skills- listening, speaking, reading, and writing as well as integrate with three communications<br />

modes- interpretive, interpersonal, and presentational (IPA-Integrated Performance Assessment,<br />

2021) in a culturally relevant and meaningful context. In this paper, we explore the following<br />

research questions:<br />

What do three “The Flat Stanley Project” cases in Taiwan reveal about language and<br />

cultural learning?<br />

How can teachers apply “The Flat Stanley Project” to teach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anguage and<br />

culture, and teach information about Taiwan?<br />

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, we first present a brief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at shows how<br />

this project has been applied. Then, we qualitatively analyze three successful cases of the<br />

application of the project in Taiwan through the lenses of the three communication modes<br />

(National Standards Collaborative Board, 2015) in both immersion and non-immersion<br />

programs. Hence, we present a pedagogical proposal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SP in a CFL<br />

class, and finally, we draw the conclusion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roject.


Review of the Literature<br />

Pen-pal Programs are a Tool Commonly Used by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Teachers<br />

A pen pal relationship is often used to practice reading and writ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<br />

to improve literacy, to learn more about other countries and lifestyles, and to make friendships.<br />

Furthermore, a pen pal relationship provides the opportunity to write to a reader other than the<br />

teacher (Hamp & Heasley, 2006). While the expansion of the Internet has reduced the number of<br />

traditional pen pals, pen pal clubs can nowadays be found on the Internet, in magazine columns,<br />

newspapers, and sometimes through clubs or special interest groups (Matthew, 2009). The FSP<br />

adds the traditional pen pal exchange to a multimod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. Multimodality<br />

regards how meanings are made in a specific context,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emiotics means<br />

(e.g., tactile, spatial, visual, written, oral, gestural) (Van Leeuwen, 2015). The Flat Stanley paper<br />

puppet (tactile meaning-making mode) travels to places (spatial mode) and is pictured with<br />

people in different places (visual mode), and then students write to each other (written mode) and<br />

communicate to their classmates about Flat Stanley’s adventures (oral and gestural mode). The<br />

multimodal meaning-making process enacted in dialogic activities such as the FSP helps<br />

individuals feel part of a global context (Fernández, 2021).<br />

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of the FSP in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field was<br />

developed through a pen pal project (Bradburn, 2001). First, students completed their own Flat<br />

Stanley paper drawings, and they started to write letters or journals for their pen pals. They wrote<br />

daily, weekly, or monthly journals to keep track of their traveling adventures with Flat Stanley<br />

and share experiences with their pen pals. This project allowed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ir<br />

listening, speaking, reading, and writing skills through the three communication modes in L2. In<br />

addition, waiting for pen pals’ photos with their handmade Flat Stanley gave students more<br />

motivation in learning the foreign language (Bradburn, 2001).<br />

Contextualization is of Importance to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and Learning<br />

There are three levels of contexts: linguistic, situational, and cultural. These three levels<br />

may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should be taught explicitly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.<br />

According to Urie Bronfenbrenner’s ecological theory, all levels of social interaction are<br />

influenced by culture (Bronfenbrenner, U., 1979). In addition, culture is a pervasive part of the<br />

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can be observed in specific situations. CFL teachers should try their<br />

best to provide L2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earners the same quality of learning resources as L2 English or other


language learners so that they can learn more actively from life experiences such as field trips or<br />

video chats. Furthermore, integrating the four skills and multimodal means within the three<br />

communication modes via the FSP, CFL learners are immersed in a situational language learning<br />

environment.<br />

The FSP Applied in Home Schooling and Social Media Platforms<br />

The FSP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more than 6,000 classes in 47 countries— most of the<br />

countries are in America and Europe (Long, 2008). In the U.S., the FSP is popularly used in<br />

homeschooling context so that students have an opportunity to communicate to other students<br />

that live in different places from their homes. Flat Stanley’s learning materials or curricula are<br />

accessible online.<br />

In addition, Hubert built a blog on his official website where participants can post photos<br />

and journal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with the FSP (The Flat Stanley Project Official Website,<br />

Hubert, D., 1995). Hubert’s official website shows that the FSP worked together with NASA and<br />

was sent to celebrities such as Barack Obama and Jackie Chan (Bradburn, 2001). Later, we will<br />

discuss why “The Flat Stanley Project” is special and CFL teachers choose the FSP in their<br />

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anguage classrooms.<br />

Benefits of Using the FSP in a CFL Class<br />

Flat Stanley is Portable<br />

Although role-playing and hand puppet playing are traditionally used as group or pair<br />

activities in L2 learning, the paper Flat Stanley is a convenient tactile learning tool due to its<br />

“flat” feature as a paper doll— it is easy to send to pen pals in other countries (Hoewisch, 2001).<br />

The FSP is a Story-based Project and Provides Children a Space to Imagine the World<br />

According to Brown’s original story, Stanley was squashed flat by a bulletin board while<br />

sleeping. He survived and discovered that he was able to enter locked rooms by sliding under the<br />

door. Later, he decided to make the best of being flat (Brown & Ungerer, 1964). Flat Stanley's<br />

Worldwide Adventures, the continuing series written by other authors including Sara<br />

Pennypacker and Josh Greenhut, provides children a space to imagine the world (Brown &<br />

Pamintuan, 2020). It includes The Great Egyptian Grave Robbery (2009), The Japanese Ninja<br />

Surprise (2009), The Intrepid Canadian Expedition (2009), The Amazing Mexican Secret (2010),<br />

The African Safari Discovery (2011), The Flying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Wonders (2011), The Australian


Boomerang Bonanza (2011), The US Capital Commotion (2011), Framed in France (2014),<br />

Escape to California (2014), and Lost in New York (2018). Even if children do not have<br />

opportunities to physically go abroad, they can still feel like they have the adventures with Flat<br />

Stanley in other countries.<br />

Students Gain Hands-on Making Experiences and Feel Engaged in the Activity<br />

Students can download Flat Stanley paper templates on Hubert’s official website.<br />

Students can choose the patterns they like, color the Flat Stanley templates, and gain more<br />

hands-on making experiences. Moreover, the FSP has been used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s such as<br />

cats (Fleta, 2014). For example, CFL teachers can choose Pokémon—a popular animation series,<br />

which is also based on the story of the main characters experiencing an adventurous journey—as<br />

the main character to strike a chord with young L2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earners when operating the project.<br />

(See Appendix A)<br />

“The Flat Stanley Project” as a Tool of Instruction<br />

Hubert designed the FSP to help his 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s develop their language<br />

skills. Teachers from other geographical areas were invited to suggest other curriculum<br />

applications of the FSP on his official website. These teachers proved that their students are<br />

strong supporters of Flat Stanley since the story plots are easily understandable and full of<br />

imagination (Bridges, 2013). Students feel inspired by Flat Stanley’s incredible adventures, and<br />

teachers use the FSP as a tool for instruction and to attract students’ attention (Fleta, 2014).<br />

The FSP is Economically Convenient.<br />

The FSP has been used as an alternative project to Exchange Student Programs,<br />

especially during the pandemic.<br />

Analysis of Three FSP Cases in Taiwan<br />

In this section, we analyze three online experienc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lat Stanley<br />

project in Taiwan through the lenses of the three communication modes (ACTFL, 2015).<br />

Case 1—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<br />

Participants.<br />

Mary Down and her students in Taipei American School and a class of students at a<br />

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immersion program in the U.S.<br />

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p.


Students in Taiwan.<br />

Most students are Asian Americans, and some are American children whose parents<br />

work in Taiwan. They have bilingual education in the school. Most of them can speak English<br />

and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well.<br />

Students in the U.S.<br />

Students are from a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school in the U.S. They should have at least the novice-high<br />

to intermediate-low level i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to participate in this project.<br />

Procedure.<br />

Both groups use their target language—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to do the FSP.<br />

Context.<br />

This experience came from Mary Down’s journal (Downs, 2006). Mary is a teacher from<br />

Texas, who volunteered in the Taipei American School. She is a strong supporter of Flat Stanley<br />

because her son participated in the project when he was in third grade in Wisconsin, and they<br />

sent a Flat Stanley to their friends in Arizona where her son was born. Then she implemented it<br />

in the Taipei American School in 2006. She helped her students in the Taipei American School<br />

find a partner school in the U.S.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ject together. She believed that both<br />

eastern and western students would learn about each other’s cultures and gained numerous<br />

cherished cultural experiences through the FSP. This experience allowed students to develop<br />

writte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ith peers in the language studied.<br />

Case 2-- Presentational Communication<br />

Participants.<br />

English Foreign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Learners (EFLs) from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Xinzhuang,<br />

Taipei and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Foreign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Learners (CFLs) in a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school in the U.S. Both are<br />

non-immersion programs.<br />

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p.<br />

Students in Taiwan.<br />

Students are nativ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speakers and English learners. Their listening, speaking,<br />

reading, and writing skills in English are at the novice-high to intermediate-low level.<br />

Students in the U.S.<br />

Students are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and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earners. Their listening, speaking,<br />

reading, and writing skills i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are at the novice-high to intermediate-low level.


Procedure.<br />

Students in Taiwan used the target language— English, and students in the U.S. used<br />

their mother tongue— English to do the FSP. The purpose of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<br />

FSP in the U.S. was to learn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ulture.<br />

Context.<br />

In the video— “2016 Flat Stanley's Adventure in Taiwan,” the teacher gave students an<br />

assignment to take photos with Flat Stanley in some famous buildings, beautiful landscapes, and<br />

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Taiwan, and then to give presentations in English. The presentations were<br />

sent to children in another school in the U.S. Students in Taiwan are EFLs, so they practiced<br />

English speaking by introducing their country, and their exchange school partners in Englishspeaking<br />

countries could learn Taiwanese culture. As a result, this project allowed students in<br />

both schools to develop presentational skills.<br />

Case 3— Interpretive Communication<br />

Participants.<br />

Free journal bloggers wh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<br />

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p.<br />

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learners at any age levels who are willing to share the target language or<br />

culture they are interested in. They need to have the basic writing skills to share their reflections<br />

as an essay format.<br />

Context.<br />

This experience regards an online blog— “Flat Stanley Went To....” The author collects<br />

and shares the adventure journals from many cities in the U.S. and around the world. In every<br />

journal, the blogger present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ity, including its weather and geography.<br />

In the case of Taiwan, Flat Stanley was sent by a participant, Darren, all the way from New York<br />

to Taipei city. He also wrote some keynotes about the city; for example, if Flat Stanley will be<br />

back here to visit, he needs to wear shorts and a comfortable t-shirt since the weather is hot and<br />

humid in July and August in Taiwan.<br />

Proposal of Application of "The Flat Stanley Project” in CFL Education<br />

The experiences presented above show how the FSP can be beneficial for students’<br />

development of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different modes in both immersion and


non- immersion programs.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schools in the U.S. could enact similar projects to collaborate<br />

with American schools in Taiwan through the FSP. Many Taiwanese families that live in the<br />

U.S. take their children back to Taiwan to visit during summer vacation, but during the<br />

pandemic, travelling became more restricted. As presented above, the FSP can be a successful<br />

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earning activity for children to connect with a global context and learn about different<br />

cultures. It could also be a learning resource for parents when homeschooling. Applying the FSP<br />

into any language learning context could help children develop cultural experiences, language<br />

abilities, writing, and technological skills.<br />

“The Flat Stanley Project” is a Technology-based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Tool for L2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<br />

Learning During the Pandemic<br />

I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learning, teachers have students download Flat Stanley paper<br />

templates on the FSP official website created by Dale Hubert, and then send their handmade Flat<br />

Stanley and hand-written letters to their pen pals in other countries. However, during the<br />

pandemic, the physical sending and delivery of Flat Stanley to a pen pal could be considered a<br />

virus transmission hazard or may get delayed.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-based<br />

learning, Flat Stanley templates were developed into an App version (Gilbert, 2017). Based on<br />

the development of the FSP and how children can benefit from different forms of meaning<br />

making for language and culture learning, we suggest keeping the physical paper doll but to<br />

change the letter-writing with the social media form. We would recommend for beginning<br />

language learners to use “Instagram” because it is a photo-based social media platform, and it is<br />

easy to use for language learners (Erarslam, 2019). On Instagram, L2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earners may focus<br />

on the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parts of China or Taiwan by taking photos with Flat Stanley and<br />

sharing keywords or easy sentence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or to the target community. With<br />

proper online learning resources, the FSP can motivate students to learn more actively and<br />

broaden their cultural perspectives (Flat_Stanley_Pitts, 2021). (See Appendix B)<br />

A Sample Task of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earning and Touring with Flat Stanley in Taiwan<br />

CFL teachers can assign “The Flat Stanley Project” in Taiwan by categorizing locations<br />

and through the cultural triangle (products, practices, and perspectives). This cultural task can be<br />

easily implemented in the classroom by students with instructors’ scaffolding. Teachers help


students do brainstorming or mind mapping by categorizing locations and through the cultural<br />

triangle, and students gather thoughts and learn about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ultural products, practices, and<br />

perspectives. To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3Ps, for example,<br />

for the topic of “going to the Taiwanese night market (cultural practices),” teachers can introduce<br />

a lot of new vocabulary about street food (cultural products) in Taiwan. To relate cultural<br />

products to perspectives, for example, teachers can explain the history of Taiwanese school<br />

uniforms (cultural products) (ACTFL, 2015). School uniforms originally came from the time of<br />

“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,” and Taiwanese people keep this tradition in schools until now<br />

because it may unconsciously influence Taiwanese people’s values and attitudes as well as make<br />

some social implications such that collectivism is more important than individualism in a group<br />

(cultural perspectives). To relate cultural practices to perspectives, for example, when celebrating<br />

for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New Year (cultural practice),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people always give red envelops because in<br />

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ulture, people consider “red” color may bring good luck (cultural perspectives)<br />

(ACTFL, 2015). Instructors can teach students more cultural topics among the 3Ps or provide<br />

authentic videos for them to watch after the class. Students can perform this cultural task as an<br />

independent learning experience in real life after instructors’ scaffolding in class. The design task<br />

is presented below: 1) visiting places are marked on the map (Image 1) and listed in Table 1; 2)<br />

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3p’s (Image 2) and the details of each P are introduced in Table 2.<br />

Locations<br />

Image 1


Table 1.<br />

Region in Taiwan<br />

Places<br />

Taipei 台 北 City (Capital)- Taipei 101,<br />

Presidential Office Building ( 台 灣 總 統 府 / 台 湾 总 统 府 ),<br />

North<br />

National Palace Museum ( 台 北 故 宮 博 物 院 )<br />

Beautiful Landscapes: Yehliu ( 野 柳 ),<br />

Yangmingshan ( 陽 明 山 / 阳 明 山 ), Jiufen ( 九 份 )<br />

Taichung 台 中 - Qingjing Farm ( 清 境 農 場 / 清 境 农 场 )<br />

Middle<br />

Nantou 南 投 - Sun Moon Lake ( 日 月 潭 )<br />

Chiayi 嘉 義 / 嘉 义 - Ali Mountain ( 阿 里 山 )<br />

South Pingtung 屏 東 / 屏 东 - Kenting National Park ( 墾 丁 國 家 公 園 / 垦 丁 国 家 公 园 )<br />

East Hualien 花 蓮 / 花 莲 - Taroko National Park ( 太 魯 閣 國 家 公 園 / 太 鲁 阁 国 家 公 园 )<br />

The Cultural Triangle<br />

Image 2.<br />

Table 2.<br />

Cultural Products<br />

Food: bubble milk tea ( 珍 珠 奶 茶 ), popcorn chicken ( 鹽 酥 雞 / 盐 酥 鸡 ), Taiwanese beef<br />

noodle soup ( 臺 灣 牛 肉 麵 / 台 湾 牛 肉 面 ), oyster omelets ( 蚵 仔 煎 ), minced pork rice ( 滷<br />

肉 飯 / 卤 肉 饭 ), three cups chicken ( 三 杯 雞 / 三 杯 鸡 ), spicy hot pot ( 麻 辣 鍋 / 麻 辣 锅 ),<br />

stinky tofu ( 臭 豆 腐 ), Taiwanese sausages ( 台 式 香 腸 / 台 式 香 肠 ), green onion pancakes<br />

( 蔥 油 餅 / 葱 油 饼 ), mango shaved ice ( 芒 果 剉 冰 ), pineapple cakes ( 鳳 梨 酥 / 凤 梨 酥 ),<br />

Xiao long bao ( 小 籠 包 / 小 笼 包 )<br />

Clothing: school uniforms ( 學 校 制 服 / 学 校 制 服 ),Taiwanese Indigenous traditional<br />

costumes ( 台 灣 原 住 民 傳 統 服 飾 / 台 湾 原 住 民 传 统 服 饰 )<br />

Living: Currency— New Taiwan dollars ( 新 台 幣 / 新 台 币 ), 7-11 convenient stores ( 小<br />

七 , 便 利 商 店 ), Din Tai Fung ( 鼎 泰 豐 / 鼎 泰 丰 ), department stores ( 百 貨 公 司 / 百 货 公 司 )<br />

Transportation: Taiwan High Speed Rail ( 台 灣 高 鐵 / 台 湾 高 铁 ), Taipei MRT ( 台 北 捷<br />

運 / 台 北 捷 运 ), yellow cab ( 小 黃 , 計 程 車 / 计 程 车 ), scooters ( 摩 托 車 / 摩 托 车 ), Ubike ( 公<br />

共 自 行 車 / 公 共 自 行 车 )


Cultural Practices<br />

Cultural Perspectives<br />

Traditional festivals: celebrate for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New Year, Lantern festival, and Moon<br />

festival ( 慶 祝 農 曆 新 年 , 燈 籠 節 和 中 秋 節 / 庆 祝 农 历 新 年 , 灯 笼 节 和 中 秋 节 )<br />

Night lives: go to night markets ( 逛 夜 市 )<br />

Religion: Most Taiwanese people go to temples to pray for good fortune( 廟 宇 祈 福 / 庙<br />

宇 祈 福 ) even if they are not Buddhists.<br />

Wedding: Taiwanese now prefer the western-style wedding ceremony ( 西 式 婚 禮 / 西 式<br />

婚 礼 ) rat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one.<br />

Limitation and Discussion<br />

In this paper, we only include three FSP case analysis: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immersion-- interpersonal<br />

communication, non-immersion-- presentational communication, and either immersion or nonimmersion—<br />

interpretive communication. In all the presented cases, learners showed positive<br />

results in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gains in the four skills. Another limitation of this study regards<br />

participants’ language proficiency level in Case 1 and Case 2 is the novice-high to intermediatelow<br />

level. Whil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immersion students can practice their target language (<strong>Chinese</strong>) by<br />

participating in the FSP, some students in the non-immersion programs can use their first<br />

language (English) to learn the target culture (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ulture). Future studies can emphasize<br />

whether the FSP also works for beginning or advanced CFL learners. Future experimental<br />

studies could gather quantitative data from classrooms, with designs such as pretest-posttestdelayed<br />

posttest to verify the hypothesis here presented. Nevertheless,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<br />

the data presented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of a beneficial outcome of such a project.<br />

Regardless of the small sample size of the cases, “the sample task of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earning<br />

and touring with Flat Stanley in Taiwan” by categorizing locations and through the cultural<br />

triangle can be applied in the classroom as a recurrent activity to explore for example different<br />

cities in different provinces in China. On the other hand, WeChat can substitute for Instagram or<br />

Facebook when applying the FS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.S. because WeChat is the most<br />

popular social media platform in China. WeChat is an all-in-one communications app for free<br />

text, voice and video calls, moments (known as “Friends’ circle” among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users), photo<br />

sharing, and games, and it can expand time in learning, promote linguistic gains and cultural<br />

learning, enhance learning motivation, and establish a supportiv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anguage learning<br />

community (Luo & Yang, 2016). More experimental research regard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<br />

FSP through technology-based learning in L2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during and after the pandemic is needed to<br />

assess the benefits of such an all-online way of utilizing the FSP.


Conclusion<br />

As shown through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different experiences of the Flat Stanley project<br />

and our proposal of the FSP i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-English Bilingual education, the pedagogy of “The Flat<br />

Stanley Project” has the potential to assist teachers in teaching students’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anguage<br />

through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 and show them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ces<br />

such as Taiwan that otherwise they would not be able to know in person. Moreover, “The Flat<br />

Stanley Project Pedagogy” provides young learners with a theme-based and contextualized<br />

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allows them to have fun in learning L2 and exploring culture with a<br />

character they will enjoy. CFL teachers can follow the examples we provided in the cultural<br />

triangle and scaffold “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3Ps” for their FL students in a CFL classroom,<br />

and apply the FSP as a teaching tool to help students gain cross-cultural experiences and<br />

motivation in learning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.<br />

References<br />

Bradburn, B. (2001). Students get a lot of mileage out of Flat Stanley. Google News Archive Search. Retrieved March 11, 2022,<br />

from<br />

https://news.google.com/newspapers?id=sLoeAAAAIBAJ&amp;sjid=ANAEAAAAIBAJ&amp;pg=1735%2C8875117<br />

Curtain, H., & Dahlberg, C. (2016).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s and learners making the match: World language instruction in K-8 classrooms<br />

and beyond (Fifth edition). Pearson.<br />

Erarslam, A. (2019). Instagram as an Education Platform for EFL Learners. TOJET. Retrieved March <strong>12</strong>, 2022, from<br />

https://files.eric.ed.gov/fulltext/EJ<strong>12</strong>23776.pdf<br />

Fernández, L. (2021) Multiliteracies and Multimodality in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a Spanish Literature Classic: Don Quixote. Contingencies:<br />

A journal of global pedagogy. Retrieved March <strong>12</strong>, 2022, from https://doi.org/10.33682/ghpg-jfun<br />

Fleta, T. and Forster, E. (2014) From Flat Stanley to Flat Cat: An Intercultural, Interlinguistic Project. CLELE Journal.<br />

Retrieved March <strong>12</strong>, 2022, from https://clelejournal.org/from-flat-stanley-to-flat-cat-an-intercultural-interlinguisticproject/<br />

Hamp-Lyons, L. &amp; Heasly, B. (2006). Study Writing (2nd Ed.).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<br />

Hoewisch, A. (2001). Creating Well-Rounded Curricula with “Flat Stanley”: A School-University Project. The Reading<br />

Teacher. Retrieved March <strong>12</strong>, 2022, fromhttps://www.jstor.org/stable/20205027<br />

Hubert, D. (1995). The Flat Stanley Project Official Website. Retrieved December 30, 2021, from<br />

http://www.flatstanleyproject.com<br />

Luo, H.and Yang, C. (2016). Using WeChat in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L2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: An Exploratory Study.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<br />

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. Retrieved March <strong>12</strong>, 2022, from http://www.tclt.us/journal/2016v7n2/luoyang.pdf<br />

Moore, M. (2009). 50 things that are being killed by the internet. The Daily Telegraph. Retrieved March <strong>12</strong>, 2022, from<br />

https://www.telegraph.co.uk/technology/6133903/50-things-that-are-being-killed-by-the-internet.html<br />

National Standards Collaborative Board (2015). World Readiness Standards for Learning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s (4th ed.) Alexandria, VA:<br />

Author.


Pamintuan, M., Brown R., &amp; D. (2021). Flat Stanley Books Official Website. Retrieved December 30, 2021, from<br />

https://www.flatstanleybooks.com/<br />

Patterson, T. (2005). Paper-thin globetrotter connects kids. CNN Education. Retrieved January 30, 2022<br />

http://www.cnn.com/2005/EDUCATION/03/02/flatstanley/<br />

Shrum, J. L., and Glisan, E. W. (2010). Teacher’s Handbook: Contextualized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Instruction. 4th ed. Boston: Heinle and<br />

Heinle.<br />

van Leeuwen, T. (2015). Multimodality in Education: Some Directions and Some Questions. TESOL Quarterly. Retrieved March<br />

<strong>12</strong>, 2022, from 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002/tesq.242<br />

Appendix A<br />

Cartoon templates for coloring and hands-on making experiences<br />

Source from:<br />

The Original Flat Stanley Project<br />

Source from:<br />

神 奇 寶 貝 著 色 頁 合 集 / 神 奇 宝 贝 着 色 页 合 集<br />

Author’s personal Flat Stanley Project at Pittsburgh on Instagram*<br />

Appendix B<br />

Figure 1.<br />

Stanley went to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.<br />

Figure 2.<br />

Stanley is going to buy a new house.


Figure 3.<br />

Stanley’s friend went to Steubenville.<br />

Figure 4.<br />

Stanley goes grocery shopping at Trader Joe’s.<br />

* # is used in Instagram for targeting a keyword. This would allow users to have more engagement with the target community.<br />

提 要 Covid-19 疫 情 改 變 了 學 生 獲 取 學 習 經 歷 的 方 式 ; 舉 例 來 說 , 美 國 的 許 多 中 文 學 校 開 始 採 用 遠 距<br />

教 學 。 對 外 漢 語 (CFL) 教 師 可 以 利 用 Voice Thread 或 Nearpod 等 許 多 線 上 資 源 來 教 授 漢 語 作 為 第 二 外<br />

語 (L2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) (Older, 2021); 然 而 , 線 上 教 學 仍 然 限 制 了 學 生 在 學 習 L2 中 文 時 能 同 時 享 有 跨 文 化 的<br />

體 驗 。“ 史 坦 利 計 劃 (FSP)”-- 一 種 基 於 傳 統 語 言 的 交 流 方 式 ” 筆 友 交 流 ”-- 成 為 在 疫 情 中 或 後 疫 情 時 期<br />

外 語 學 習 和 文 化 交 流 的 重 要 文 化 工 具 。 在 本 文 當 中 , 我 們 對 三 組 使 用 FSP 來 做 跨 文 化 交 流 的 案 例 進 行<br />

質 量 分 析 。 第 一 組 為 接 受 中 文 沉 浸 式 教 育 的 學 生 ; 第 二 組 為 接 受 非 沉 浸 式 教 育 的 學 生 ; 第 三 組 為 沉 浸<br />

式 或 非 沉 浸 式 的 學 習 者 。 結 果 顯 示 , 接 受 中 文 沉 浸 式 課 程 的 學 生 認 為 他 們 在 使 用 漢 語 做 人 際 溝 通 上 受<br />

益 良 多 ; 接 受 非 沉 浸 式 課 程 的 學 生 對 通 過 演 講 報 告 來 學 習 目 標 語 言 和 文 化 有 著 正 面 反 饋 。 最 後 一 組 則 顯<br />

示 語 言 學 習 者 可 以 通 過 在 個 人 網 誌 上 詮 釋 和 交 流 來 促 進 語 言 和 文 化 交 換 學 習 。 為 了 提 供 學 生 更 多 的 課<br />

堂 和 活 動 參 與 機 會 ,CFL 教 師 可 以 應 用 我 們 在 本 文 中 所 提 及 的 “ 史 坦 利 計 劃 (FSP),” 並 提 供 年 輕 學<br />

習 者 情 境 式 的 語 言 環 境 。<br />

關 鍵 詞 史 坦 利 計 畫 , 對 外 漢 語 教 學 , 第 二 外 語 漢 語 , 跨 文 化 交 流 , 情 境 式 語 境 , 筆 友 交 流 , 後 疫 情 時<br />

代 的 外 語 教 學 , 科 技 和 語 言 教 學<br />

返 回 目 录


教 学 活 动 探 胜<br />

编 者 按 : 文 化 体 验 、 节 日 庆 祝 是 汉 语 课 堂 的 重 要 教 学 内 容 之 一 , 教 师 们 常 常 在 各 大 节 日 前 后 分 享 活 动 方 案 和 学 生 成 果 纪<br />

实 , 使 之 成 为 了 一 道 让 大 家 身 心 愉 悦 的 风 景 线 。 本 刊 于 今 年 一 月 正 式 委 托 美 国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中 小 学 委 员 会 的 江 凌 欧 老<br />

师 , 向 全 美 汉 语 教 师 征 集 春 节 课 堂 活 动 照 片 , 得 到 了 大 家 的 响 应 。 江 老 师 精 心 挑 选 了 代 表 作 品 、 列 出 入 选 教 师 名 单 、 撰<br />

文 表 彰 , 并 且 代 表 学 会 向 入 选 教 师 颁 发 了 感 谢 证 书 。 在 此 , 本 刊 特 别 感 谢 江 老 师 的 领 导 才 能 , 并 邀 请 广 大 读 者 在 本 期 刊<br />

物 的 不 同 页 面 发 现 每 个 凝 聚 了 老 师 和 学 生 们 智 慧 的 美 好 瞬 间 。<br />

迎 虎 年 精 品 活 动 照 片 展<br />

Zoe Jiang ( 江 凌 欧 ) 14<br />

华 盛 顿 州 伊 萨 夸 学 区<br />

每 逢 新 春 , 中 文 师 生 们 就 进 入 了 最 忙 碌 也 最 热 闹 的 时 候 。 教 室 里 和 学 校 内 不 光 有 亮 眼 的 新 年 布<br />

置 , 还 有 精 彩 的 庆 祝 活 动 。 有 的 老 师 在 自 己 的 社 交 媒 体 上 发 布 了 照 片 , 有 的 老 师 想 看 看 同 仁 们 的 创 意<br />

获 得 灵 感 。 所 以 《 中 小 学 汉 语 教 学 》 期 刊 委 托 美 国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中 小 学 委 员 会 (CLTA K<strong>12</strong><br />

Committee), 诚 邀 老 师 们 分 享 课 堂 活 动 的 照 片 。 希 望 通 过 提 供 一 个 面 向 全 球 的 平 台 让 老 师 们 便 以 交 流<br />

互 助 , 也 让 文 化 庆 祝 的 快 乐 得 以 延 续 。<br />

本 次 征 稿 活 动 获 得 了 师 生 们 的 极 大 支 持 , 感 谢 以 下 热 情 参 与 的 老 师 们 , 排 名 以 姓 氏 拼 音 或 者 英 文<br />

字 母 为 序 。 活 动 图 片 有 的 安 插 在 杂 志 若 干 文 稿 后 , 有 的 展 示 在 这 儿 , 相 信 大 家 一 定 能 感 受 到 老 师 们 的<br />

辛 勤 付 出 和 学 生 们 的 聪 明 才 智 !<br />

Angie Chien-Fu, Hop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harter School, OR<br />

Jean Chen ( 陈 静 ), Sunrise Christian Academy, KS<br />

Shanyi Chen, Oak Hall School, FL<br />

Wenjing Huang ( 黄 雯 靖 ), Wildwood School, CA<br />

Beining Hu ( 胡 北 宁 ), Catlin Gabel School, OR<br />

Lina Jiang ( 蒋 丽 娜 ), Jing Mei Elementary School, WA<br />

Christina Li( 李 苑 ), Hop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harter School, OR<br />

Yi-Chun LeFaure ( 林 怡 君 ), Logansport High School, IN<br />

Langhong Liu ( 刘 烺 宏 ),North Harnett Primary School, NC<br />

Xiaoling Mo ( 莫 晓 灵 ), Seattle Country Day School, WA<br />

14<br />

江 凌 欧 老 师 (Zoe Jiang) 是 华 盛 顿 州 伊 萨 夸 学 区 (Issaquah School District) 世 界 语 项 目 负 责 人 ,2018 年 华 盛 顿 州 年 度<br />

外 语 教 师 ;2014-2015 和 2018-2019 华 州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(CLTA-WA) 会 长 ; 现 任 美 国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的 理 事 , 即 将 担 任<br />

2022-2023 华 盛 顿 州 外 语 协 会 的 会 长 。jiangl@issaquah.wednet.edu


Wan Wang, Pierce School, Brookline Public Schools, MA<br />

Fang Xu ( 徐 方 ), Frank McCourt High School, NY<br />

Karena Zhang( 张 晗 暄 ), Wake County Public Schools, NC<br />

Xun Zhao ( 赵 洵 ), Hop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harter School, OR<br />

以 “ 虎 头 蒙 面 活 动 ”( 左 图 ) 为 例 , 陈 静 老 师 让 孩 子 们 用 自 己<br />

的 想 象 力 涂 色 , 给 虎 肚 兜 贴 上 “ 福 ” 字 卡 , 给 虎 爪 里 拿 着 的 大 橘 子 贴<br />

上 “ 春 ” 字 卡 。 在 教 孩 子 汉 字 的 时 候 , 也 将 春 节 的 寓 意 带 了 进 去 , 将<br />

学 生 的 中 文 学 习 带 入 到 中 文 的 语 境 和 场 景 里 。 可 以 肯 定 地 说 陈 老 师 的<br />

学 生 非 常 喜 欢 学 习 中 文 , 孩 子 ( 和 家 长 们 ) 都 说 , 他 们 一 辈 子 都 不 会<br />

忘 记 这 个 特 别 的 虎 年 庆 祝 活 动 。<br />

又 比 如 ,Angie Chien-Fu 老 师 ,<br />

她 结 合 数 学 课 所 学 的 平 面 与 立 体 的<br />

概 念 , 制 作 了 春 联 平 面 展 示 之 黄<br />

虎 , 以 及 立 体 灯 笼 之 橙 虎 , 用 以 呈<br />

现 出 " 虎 虎 生 威 " 的 意 境 ( 右 图 )。 不 仅 向 学 生 们 介 绍 了 贴 春 联 " 和 " 挂<br />

灯 笼 " 两 项 春 节 传 统 活 动 , 而 且 把 中 文 与 其 他 学 科 巧 妙 地 融 合 在 一<br />

起 , 可 谓 是 巧 思 妙 想 , 别 具 一 格 。<br />

再 比 如 林 怡 君 老 师 的 “ 虎 年 福 袋 ”( 左 图 ) 活 动 走 出 了 课 堂 , 产<br />

生 了 更 大 的 影 响 。 她 在 农 历 新 年 前<br />

一 周 向 整 个 学 区 发 出 一 张 网 络 调 查 表 , 看 看 有 多 少 师 生 员 工 对 福 袋<br />

感 兴 趣 ( 袋 子 里 包 括 中 文 班 学 生 亲 手 写 的 中 文 贺 卡 , 一 支 造 型 黑<br />

笔 , 还 有 7 种 不 同 的 小 零 食 )。 最 后 林 老 师 送 出 了 130 多 个 福 袋 ,<br />

也 收 到 了 许 多 感 谢 卡 和 电 子 邮 件 , 使 得 中 国 春 节 成 为 了 整 个 学 区 的<br />

节 日 。<br />

由 于 期 刊 篇 幅 有 限 , 无 法 收 录 所 有 精 彩 作 品 , 或 者 详 细 解 释 每<br />

个 布 置 活 动 的 细 节 。 如 果 老 师 们 对 所 刊 登 作 品 有 兴 趣 , 可 以 根 据 学<br />

校 名 称 联 系 我 们 的 分 享 老 师 。 我 们 也 希 望 这 次 照 片 分 享 能 拉 开 视 觉<br />

盛 宴 的 序 幕 , 鼓 励 更 多 的 老 师 加 入 到 将 来 的 活 动 照 片 交 流 中 , 也 可<br />

以 让 照 片 传 递 出 的 中 国 文 化 的 美 丽 与 乐 趣 感 染 更 多 学 生 来 热 爱 学 习 中 文 !


虎 年 红 包 墙 Logansport High School,<br />

Ms. Yi-Chun LeFaure 林 怡 君 老 师<br />

虎 年 大 吉 剪 纸 和 灯 笼 展 示 Hop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<br />

Charter School, Ms. Angie Chien-Fu<br />

虎 虎 生 威 Sunrise Christian<br />

Academy, Ms. Jean Chen 陈 静 老 师<br />

放 鞭 炮 和 收 红 包 North Harnett<br />

Primary School, 刘 烺 宏 老 师<br />

虎 头 虎 脑 Jing Mei Elementary<br />

School, 蒋 丽 娜 老 师<br />

许 愿 神 龙 Pierce School, Ms. Wan Wang<br />

福 字 墙 Frank McCourt High School, 徐 方 老 师<br />

返 回 目 录


创 新 应 用 争 鸣<br />

编 者 按 : 中 小 学 教 师 有 比 较 繁 重 的 教 学 负 担 , 跟 学 生 和 家 长 打 交 道 占 据 了 主 要 工 作 时 间 , 因 此 很 难 将 更 多 的 精 力 投 入 到<br />

教 材 教 法 的 系 统 研 究 中 。 但 我 们 还 是 有 相 当 一 部 分 老 师 愿 意 付 出 额 外 的 时 间 来 总 结 思 考 自 己 的 教 学 实 践 , 并 且 愿 意 以 非<br />

正 式 的 形 式 提 出 自 己 的 见 解 , 与 同 行 交 流 。 基 于 以 上 考 虑 , 本 刊 试 验 了 “ 之 我 见 ” 微 征 文 活 动 , 本 次 主 题 为 “ 汉 字 手 书<br />

电 打 之 我 见 ”; 特 邀 张 新 颖 博 士 , 作 为 CLTA 各 区 域 分 会 会 长 的 代 表 撰 文 小 结 如 下 , 希 望 与 各 位 同 仁 分 享 , 互 相 借 鉴 。<br />

微 征 文 “ 汉 字 手 书 电 打 之 我 见 ” 活 动 小 结<br />

张 新 颖 (Xinying Edens) 15<br />

Holland Hall Upper School, Oklahoma<br />

汉 字 的 音 、 形 , 义 教 学 在 中 小 学 中 文 教 学 界 一 直 是 公 认 的 重 点 和 难 点 , 其 中 汉 字 的 手 写 和 电 打 问<br />

题 , 在 初 、 高 中 课 堂 里 不 仅 是 二 语 教 学 法 的 常 见 命 题 , 而 且 也 是 学 生 和 家 长 强 烈 关 注 的 考 察 对 象 。<br />

很 多 教 学 前 辈 对 汉 字 教 学 进 行 了 不 懈 的 研 究 与 探 索 。 张 正 生 教 授 (2018) 力 主 破 除 汉 字 神 话 , 认<br />

为 要 培 养 学 生 的 同 音 字 意 识 、 声 旁 意 识 以 及 元 语 言 意 识 。 因 此 汉 字 的 构 成 本 身 就 是 一 门 大 学 问 , 而 汉<br />

字 手 书 也 常 被 认 为 更 具 有 人 文 气 息 , 一 撇 一 捺 之 间 方 方 正 正 的 中 国 字 也 传 递 着 正 直 , 踏 实 的 传 统 美<br />

德 。 然 而 , 汉 字 作 为 以 沟 通 交 流 为 主 要 目 的 的 一 种 语 言 工 具 , 也 随 着 日 新 月 异 的 时 代 发 展 , 达 到 了 一<br />

个 新 的 以 电 子 技 术 为 依 托 的 传 播 阶 段 。 张 霓 教 授 (2021) 在 《 打 字 取 代 手 写 ── 以 打 字 为 主 的 初 级 中<br />

文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》 一 文 中 总 结 到 ,“ 将 打 字 练 习 系 统 性 地 分 布 于 全 课 程 , 从 而 在 实 际 上 促 进 词 语 记 忆<br />

及 汉 字 读 写 技 能 的 发 展 ”(p.1)。 我 们 中 小 学 教 师 受 益 于 专 家 学 者 的 研 究 成 果 , 面 临 年 龄 跨 度 较 大 的<br />

教 学 群 体 , 常 常 需 要 因 时 、 因 地 、 因 人 制 宜 地 来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问 题 。 值 此 美 国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成 立 60<br />

周 年 之 际 , 学 会 期 刊 举 办 了 “ 微 征 文 ── 汉 字 手 书 电 打 之 我 见 ” 活 动 , 一 方 面 了 解 中 小 学 教 师 们 目 前<br />

在 汉 字 手 书 电 打 教 学 方 面 的 现 状 , 另 一 方 面 尽 可 能 希 望 获 知 一 些 其 中 的 原 因 和 依 据 所 在 。<br />

此 次 调 查 研 究 采 取 微 征 文 的 调 查 方 式 、《 中 小 学 汉 语 教 学 》 总 编 韩 慈 磊 老 师 代 表 期 刊 编 辑 委 员 会<br />

于 今 年 一 至 二 月 向 全 美 中 文 教 师 发 出 征 文 邀 请 。 调 查 问 卷 共 计 四 个 问 题 。 第 一 个 问 题 请 教 师 描 述 其 教<br />

学 对 象 , 第 二 个 问 题 请 老 师 们 着 重 介 绍 他 们 在 汉 字 手 书 电 打 教 学 方 面 的 取 舍 安 排 及 其 原 因 。 这 两 个 问<br />

题 为 必 答 , 如 果 老 师 愿 意 更 多 地 介 绍 自 己 的 信 息 或 者 分 享 自 己 的 教 学 体 会 , 那 么 可 以 继 续 回 答 第 三 和<br />

第 四 个 问 题 ( 请 参 看 附 录 问 卷 文 本 )。 此 次 调 查 采 取 定 性 分 析 的 方 式 , 通 过 谷 歌 表 格 发 送 自 填 式 问<br />

卷 , 共 收 回 11 份 问 卷 结 果 。 以 下 为 所 有 答 卷 的 文 本 复 录 。 16<br />

15<br />

张 新 颖 Dr. Xinying Edens is a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teacher at Holland Hall Upper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, Tulsa, Oklahoma. She<br />

contributes tremendously to the national and her local teachers’ association, and is a judger of AP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and Elementary<br />

Education Certificate at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. xinyingedens@gmail.com<br />

16<br />

以 下 微 征 文 文 本 均 由 谷 歌 表 格 (Google Form) 全 文 复 制 所 得 。 为 了 帮 助 读 者 了 解 某 些 课 程 术 语 , 编 者 在 脚 注 或 括 号<br />

中 加 注 了 若 干 信 息 。 若 与 提 交 人 本 人 的 见 解 意 图 相 悖 , 欢 迎 来 函 指 出 更 正 。── 编 者 注


电 打 。<br />

大 部 分 手 写 , 因 为 IB 17 考 试 要 求 手 写 。 但 是 我 觉 得 学 手 写 对 美 国 学 生 太 难 了 。 应 该 改 成<br />

Yinsheng Cheng,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Beaverton (public), Oregon, IB, SL, HL<br />

两 年 以 前 都 在 考 试 和 测 验 时 要 求 手 写 , 其 他 打 字 , 近 两 年 都 只 要 求 打 字 。 因 为 网 课 以 及<br />

测 试 都 越 来 越 多 ( 地 ) 在 网 上 进 行 。 汉 字 书 写 只 要 求 打 字 , 大 大 降 低 了 学 习 难 度 , 也 节 省 了<br />

汉 字 的 教 学 时 间 , 但 是 汉 字 习 得 的 效 果 不 及 手 写 。<br />

An anonymous author in a private high school in GA, level 1-4 and AP<br />

我 是 要 求 学 生 手 书 和 电 打 都 要 会 。 在 level 1 时 手 写 大 概 是 百 分 之 九 十 , 电 打 百 分 之 十 ,<br />

而 越 到 高 年 级 电 打 越 多 。 依 据 是 学 生 在 开 始 学 中 文 阶 段 , 他 / 她 们 要 清 楚 记 得 每 个 字 的 每 个<br />

笔 画 , 不 能 少 点 缺 勾 的 。 只 有 当 学 生 基 本 保 证 不 会 写 错 字 的 情 况 下 , 才 逐 步 过 渡 到 电 打 。 原<br />

因 是 高 年 级 无 论 是 回 答 问 题 还 是 写 短 文 都 比 低 年 级 的 段 落 长 , 而 学 生 手 写 还 是 比 较 慢 , 而 且<br />

到 高 年 级 对 字 词 的 发 音 和 拼 音 都 掌 握 的 ( 得 ) 更 好 , 为 了 节 省 时 间 , 我 会 同 意 学 生 用 电 打 。<br />

不 过 如 果 某 个 学 生 愿 意 手 写 , 我 也 是 大 加 鼓 励 的 。<br />

丹 妮 ,Public high school in California, Level 1-3 and IB<br />

我 的 学 生 大 都 喜 欢 手 写 汉 字 。 他 们 觉 得 写 汉 字 很 酷 。 我 从 第 一 课 就 教 学 生 手 写 汉 字 , 每<br />

次 写 三 五 个 。 在 他 们 有 了 手 写 汉 字 的 基 础 之 后 , 我 才 在 第 二 年 甚 至 第 三 年 教 他 们 电 打 汉 字 。<br />

我 认 为 手 写 汉 字 可 以 增 加 学 生 学 中 文 的 乐 趣 , 培 养 学 生 学 中 文 的 信 心 。 在 他 们 对 汉 字 有 了 扎<br />

实 的 认 识 之 后 , 电 打 可 以 帮 助 他 们 扩 大 词 汇 量 并 加 快 写 作 的 速 度 , 手 写 电 打 才 可 以 相 得 益<br />

彰 。<br />

An anonymous author in a private middle school in Virginia, levels 1-3<br />

随 着 时 代 的 发 展 ,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, 手 写 汉 字 正 在 以 一 种 日 陵 月 替 的 趋 势 逐 渐 退 出 高 级<br />

应 用 行 列 。 我 认 为 在 大 环 境 之 下 , 汉 字 输 入 教 学 走 进 课 堂 、 与 传 统 教 学 相 结 合 十 分 必 要 。<br />

首 先 , 汉 字 学 习 的 目 的 在 于 应 用 , 学 生 应 该 有 目 的 、 有 需 求 地 学 习 。 在 实 际 生 活 中 , 不<br />

管 是 日 常 私 下 交 流 , 还 是 邮 件 沟 通 , 作 品 投 稿 , 都 不 再 需 要 亲 笔 书 写 , 只 需 要 打 字 即 可 , 更<br />

有 很 多 考 试 和 竞 赛 只 接 受 电 子 版 本 。 因 此 , 推 进 汉 字 输 入 教 学 , 是 新 时 期 的 一 种 选 择 , 它 较<br />

传 统 拿 笔 写 字 , 应 用 程 度 更 高 , 实 用 性 更 强 , 符 合 学 习 事 物 的 必 然 走 向 与 最 终 要 求 。 其 次 ,<br />

兴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师 , 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越 有 成 就 感 , 学 的 ( 得 ) 也 会 越 快 。 汉 字 输 入 教 学 ,<br />

快 速 易 学 , 实 用 性 高 , 学 生 更 容 易 从 中 获 得 满 足 感 。 类 似 金 山 打 字 、 汉 字 神 偷 、ICboard(a<br />

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input method for foreig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earners)、 语 音 输 入 这 些 寓 教 于 乐 , 通 过 电 脑 键 盘<br />

来 学 习 汉 字 输 入 的 教 学 模 式 , 在 中 国 早 些 年 小 学 低 年 级 就 有 所 涉 及 。 汉 字 输 入 更 易 产 生 一 种<br />

有 来 有 往 的 交 流 感 , 激 发 更 强 的 学 习 欲 望 和 沟 通 的 本 能 需 求 , 也 会 进 一 步 推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积<br />

极 性 。 最 后 , 学 习 要 化 繁 为 简 , 汉 字 输 入 教 学 的 过 程 自 然 而 然 由 简 入 繁 。 另 一 方 面 , 学 生 进<br />

行 汉 字 输 入 时 , 屏 幕 会 出 现 词 单 供 学 生 选 择 。 他 们 也 可 以 触 类 旁 通 , 不 仅 在 一 些 词 单 里 可 以<br />

选 出 自 己 所 需 要 的 、 想 要 表 达 的 词 汇 , 也 可 以 在 相 关 联 的 字 词 中 进 一 步 学 习 相 关 的 字 词 , 有<br />

的 时 候 , 会 产 生 意 想 不 到 的 效 果 。 例 如 有 一 个 学 生 因 为 要 写 自 己 最 喜 欢 的 科 目 , 本 想 输 入<br />

“ 化 学 ” 二 字 , 词 单 里 自 然 出 现 了 “ 滑 雪 ” 一 词 , 他 通 过 字 单 里 的 表 情 包 知 道 了 “ 滑 雪 ” 的<br />

17<br />

国 际 预 科 证 书 课 程 (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, 缩 写 IB) 是 由 国 际 文 凭 组 织 (International<br />

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) 为 高 中 生 设 计 的 一 组 为 期 两 年 的 课 程 。 学 生 获 得 IB 证 书 后 常 被 认 为 具 有 多 国 认 证 的 同 等 学<br />

历 , 有 的 大 学 给 与 学 分 转 换 。── 编 者 注


意 思 , 就 又 介 绍 了 自 己 的 爱 好 -- 滑 雪 。 看 来 汉 字 输 入 教 学 用 得 好 , 会 让 学 生 们 的 学 习 事 倍 功<br />

半 , 习 作 锦 上 添 花 。<br />

总 之 , 我 期 望 成 为 新 型 教 学 模 式 的 探 索 者 与 参 与 者 , 新 的 教 学 模 式 的 构 建 更 离 不 开 学 校<br />

的 支 持 与 同 行 业 老 师 的 理 解 。 顺 势 所 趋 , 及 时 应 变 , 是 每 位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老 师 应 该 思 考 、 实<br />

践 并 不 断 完 善 的 必 修 课 。<br />

张 新 颖 博 士 , Private High School, Level Introduction to Level Honor<br />

手 写 , 打 字 (/ 电 打 ) 结 合 。 高 年 级 打 字 (/ 电 打 ) 更 多 些 , 因 为 有 的 学 生 要 考 AP 18 。 学<br />

生 手 写 汉 字 会 有 成 就 感 , 打 字 (/ 电 打 ) 的 效 率 高 些 , 学 生 心 理 压 力 也 小 一 些 , 但 错 误 还 是<br />

蛮 多 的 。<br />

An anonymous author in a private high school in New England area<br />

上 课 期 间 全 部 手 写 。 学 生 太 小 (K-3), 不 建 议 使 用 电 子 设 备 。 个 人 的 一 点 浅 见 。<br />

An anonymous author in a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After School in NC, Level 1<br />

学 生 自 己 选 用 手 书 在 电 脑 上 查 找 字 的 读 法 , 释 义 。 电 打 写 作 业 , 输 入 拼 音 查 找 自 己 想 要<br />

表 达 的 字 词 , 或 者 输 入 英 文 , 查 找 相 应 的 中 文 字 词 、 表 达 。 但 为 了 保 持 学 生 的 查 找 纸 质 字 典<br />

的 能 力 , 老 师 要 求 学 生 每 周 至 少 有 一 次 使 用 字 / 词 ( 字 典 的 机 会 )。<br />

Haiyan Chen, privat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tutor<br />

两 个 美 国 出 生 长 大 的 美 籍 华 人 : 一 个 初 中 生 , 一 个 高 中 生 , 经 过 一 年 和 一 年 半 的 学 习 ,<br />

他 们 已 具 有 中 文 小 学 水 平 ( 使 用 的 是 教 育 部 编 教 材 )。 我 要 求 初 学 者 一 定 要 先 学 会 手 写 ; 严<br />

格 ( 规 定 ) 平 时 课 后 作 业 按 照 笔 顺 笔 画 ( 书 写 );( 对 ) 偏 旁 和 字 义 ( 的 掌 握 ), 组 词 造 句<br />

( 能 力 的 提 高 ), 进 行 坚 持 训 练 , 打 下 坚 实 基 础 。 当 掌 握 了 上 述 ( 要 求 ) 后 , 写 作 文 时 ,<br />

( 允 许 学 生 ) 为 提 高 效 率 使 用 电 打 , 效 果 颇 佳 。<br />

汉 字 手 写 还 是 电 打 的 问 题 , 带 有 普 遍 性 。 同 样 的 事 情 , 许 多 都 是 既 可 这 样 做 , 亦 可 那 样<br />

做 , 关 键 在 于 价 值 观 。 就 说 (/ 拿 ) 写 汉 字 ( 来 说 ), 如 果 追 求 效 率 , 当 然 ( 是 ) 电 打 ; 如<br />

果 享 受 过 程 , 就 ( 要 学 ) 会 手 写 ; 如 果 在 乎 内 容 的 详 尽 , 可 以 电 打 大 段 的 文 字 , 如 果 为 了 表<br />

明 慎 重 , 就 需 要 手 写 为 凭 ( 当 然 , 也 有 因 设 备 限 制 而 手 书 传 递 信 息 的 )。 例 如 我 自 己 , 为 了<br />

处 理 信 息 , 就 电 打 , 为 了 体 验 快 乐 , 就 手 写 。 事 业 上 、 生 活 中 许 多 事 都 是 如 此 。<br />

片 面 地 既 A 非 B 或 既 B 非 A, 就 会 陷 入 逻 辑 的 混 乱 。 我 要 求 我 的 学 生 : 学 习 汉 语 , 一 定<br />

得 学 习 写 汉 字 、 打 汉 字 ; 打 汉 字 以 应 付 日 常 需 要 , 写 汉 字 以 体 验 汉 文 化 的 魅 力 。 至 于 好 的 中<br />

国 毛 笔 字 甚 至 硬 笔 字 还 是 艺 术 品 , 那 是 另 一 个 层 次 的 问 题 。<br />

LiPing Chen<br />

我 对 学 生 的 要 求 和 期 望 是 必 ( 须 ) 手 写 的 。 这 个 部 分 没 有 改 变 。 学 生 在 作 业 上 一 并 手<br />

写 , 但 在 评 估 测 试 的 时 候 , 我 今 年 已 经 做 了 调 整 。 做 如 此 的 调 整 , 大 部 分 属 个 人 的 教 学 经<br />

验 。 但 经 过 不 少 讲 座 参 与 的 洗 礼 , 我 的 教 学 观 是 肯 定 受 到 影 响 的 。 整 体 而 言 , 追 寻 有 效 的 学<br />

习 与 教 学 是 我 不 断 积 极 思 考 的 问 题 。 但 总 括 来 说 , 学 生 口 语 能 力 的 提 升 是 背 后 最 大 的 动 力 。<br />

費 祺 蕓 Faye Valoris, Private school in North Carolina Level 1-4 and AP<br />

18<br />

大 学 先 修 课 程 (Advanced Placement, 缩 写 AP) 是 在 美 国 和 加 拿 大 等 国 的 高 级 中 学 中 , 由 美 国 大 学 理 事 会 (College<br />

Board) 赞 助 和 授 权 的 高 中 先 修 性 大 学 课 程 。 学 生 通 过 AP 考 试 ( 根 据 学 校 的 规 定 和 本 人 的 成 绩 ) 能 换 取 数 额 不 等 的 美<br />

国 大 学 学 分 。── 编 者 注


学 生 在 初 中 可 以 选 修 一 年 半 的 中 文 课 , 高 中 后 可 以 继 续 选 修 中 文 二 、 三 、 四 和 AP( 中<br />

文 ) 课 程 。 学 生 家 庭 经 济 状 况 : 良 好 。 以 高 中 为 例 , 低 收 入 学 生 家 庭 只 占 全 体 学 生 家 庭 的<br />

1%。 学 生 种 族 分 布 : 亚 裔 学 生 占 <strong>12</strong>%, 在 家 以 听 说 作 为 日 常 交 流 用 语 的 学 生 寥 寥 无 几 。<br />

起 始 年 级 : 初 中 及 中 文 二 、 三 以 手 写 为 主 ; 中 间 年 级 : 中 文 四 一 半 手 写 一 半 电 打 ;AP<br />

年 级 : 电 打 为 主 。 依 据 : 汉 语 的 语 言 特 点 、 外 语 学 习 者 的 学 习 内 容 、 学 习 者 认 知 特 点 和 不 同<br />

类 型 、 现 代 社 会 交 流 方 式 的 变 化 及 AP( 中 文 ) 的 考 试 形 式 。<br />

起 始 年 级 ( 初 中 及 中 文 二 、 三 ) 以 手 写 为 主 的 依 据 :<br />

第 一 、 汉 语 的 语 言 特 点 。 汉 字 是 书 写 汉 语 的 语 言 符 号 , 更 是 形 音 义 的 结 合 体 , 因 而 它 不<br />

仅 仅 是 简 单 的 书 写 工 具 , 不 仅 仅 是 属 于 词 语 教 学 的 范 畴 。 了 解 汉 字 的 演 变 过 程 、 书 写 特 点 、<br />

蕴 含 的 文 化 要 素 , 以 及 使 用 汉 语 思 维 有 助 于 外 语 学 习 者 更 好 地 学 习 汉 语 。 手 写 汉 字 可 以 加 深<br />

对 字 形 与 字 音 字 义 关 系 的 理 解 和 记 忆 , 手 写 写 汉 字 是 外 语 学 习 者 对 汉 语 语 言 理 解 、 掌 握 和 运<br />

用 的 不 可 或 缺 的 一 个 方 面 。<br />

第 二 、 外 语 学 习 者 的 学 习 内 容 。 外 语 学 习 者 学 习 汉 语 不 仅 学 习 语 言 的 交 际 功 能 , 同 时 应<br />

学 习 和 了 解 该 语 言 的 文 化 和 历 史 。 汉 字 是 中 国 文 化 的 宝 贵 财 富 和 象 征 , 蕴 含 着 广 博 的 知 识 、<br />

丰 富 的 历 史 和 文 化 底 蕴 , 凝 结 着 人 们 的 智 慧 , 它 也 将 表 意 功 能 和 美 学 艺 术 融 为 一 体 , 中 国 的<br />

书 法 更 是 被 誉 为 “ 无 言 的 诗 , 无 形 的 舞 , 无 图 的 画 , 无 声 的 乐 ”。 因 此 , 手 写 汉 字 不 仅 有 利<br />

于 写 字 技 能 的 提 高 , 而 且 对 学 习 者 审 美 能 力 的 培 养 以 及 对 汉 语 言 文 化 的 热 爱 和 理 解 都 大 有 裨<br />

益 。<br />

第 三 、 学 习 者 认 知 特 点 和 不 同 类 型 。 汉 字 作 为 最 小 的 语 言 单 位 , 是 词 、 短 语 、 句 子 和 句<br />

群 的 基 础 , 因 而 书 写 汉 字 也 是 成 句 成 文 环 环 相 扣 中 的 基 础 环 节 。 当 然 学 习 汉 字 并 不 是 目 的 ,<br />

但 从 学 习 者 认 知 的 从 ( 由 ) 浅 而 深 的 特 点 来 说 , 只 有 扎 实 地 掌 握 了 汉 字 , 学 习 者 才 能 对 于 语<br />

言 的 交 际 功 能 和 文 化 背 景 有 更 深 刻 地 理 解 。 学 习 者 分 为 视 觉 、 听 觉 和 动 觉 等 不 同 类 型 。 汉 字<br />

的 形 音 义 的 结 合 体 的 特 点 让 学 习 者 可 以 调 用 不 同 的 感 官 , 提 高 学 习 效 果 , 手 写 汉 字 更 是 用 动<br />

觉 更 大 化 地 辅 助 学 习 者 。 此 外 , 手 写 汉 字 也 有 助 于 提 高 学 习 者 的 识 字 和 阅 读 水 平 。 很 多 汉 字<br />

字 形 相 近 , 通 过 手 写 汉 字 可 以 以 第 一 体 验 感 受 不 同 汉 字 的 区 别 , 比 如 “ 土 - 士 ”、“ 自 -<br />

白 ”、“ 日 - 目 ” 等 等 。<br />

中 高 年 级 过 渡 为 电 打 为 主 的 依 据 :<br />

第 一 、 现 代 社 会 交 流 方 式 的 变 化 。 社 交 方 式 指 的 是 人 们 运 用 一 定 的 方 式 传 递 信 息 、 交 流<br />

思 想 , 以 达 到 沟 通 的 目 的 。 现 代 社 会 , 人 们 的 书 面 的 交 际 方 式 不 再 依 赖 于 传 统 的 手 写 , 而 是<br />

更 多 地 融 入 了 打 字 的 元 素 , 如 无 纸 化 办 公 、 邮 件 、 微 信 等 社 交 媒 体 的 出 现 。 对 于 从 手 写 到 融<br />

入 电 打 的 书 写 方 式 , 学 生 容 易 接 受 , 上 手 快 , 也 能 更 好 地 融 入 现 代 社 会 的 语 言 学 习 。<br />

第 二 、AP( 中 文 ) 考 试 的 考 试 形 式 。AP( 中 文 ) 考 试 写 作 部 分 的 考 试 形 式 是 电 打 , 为<br />

了 让 学 生 适 应 考 试 形 式 , 从 中 文 四 ( 开 始 ) 逐 渐 过 渡 到 以 电 打 为 主 。<br />

综 上 所 述 , 手 写 与 电 打 结 合 , 先 手 写 后 电 打 的 方 式 是 我 学 区 目 前 采 用 , 也 是 ( 被 ) 认 为<br />

最 科 学 最 合 适 的 教 学 方 式 。<br />

手 写 汉 字 的 教 学 不 仅 可 以 结 合 丰 富 的 汉 字 游 戏 ( 词 卡 、 玩 牌 、 拆 字 、 表 演 字 等 、 结 合 汉<br />

语 言 文 化 的 内 容 ( 书 法 、 印 章 、 对 联 、 写 菜 谱 、 汉 字 剪 纸 ), 更 应 该 结 合 篇 章 句 的 教 学 , 通<br />

过 童 谣 、 歌 曲 、 故 事 、 谜 语 、 广 告 、 启 事 、 邮 件 等 真 实 语 料 让 学 生 在 真 实 生 活 中 运 用 所 学 、<br />

解 决 真 实 生 活 问 题 。<br />

夏 欣 佳 Piedmont Middle school and Piedmont High school<br />

参 加 本 次 微 征 文 活 动 的 11 位 教 师 中 , 高 中 教 师 七 位 , 初 中 教 师 一 位 , 另 有 三 位 不 明 ; 录 得 七 个 州<br />

名 , 两 所 公 立 学 校 和 五 所 私 立 学 校 。 其 中 夏 欣 佳 老 师 撰 文 一 千 余 字 , 详 细 地 介 绍 了 教 学 对 象 、 在 不 同


层 级 中 实 施 手 写 电 打 的 方 案 及 其 主 要 依 据 , 还 分 享 了 手 写 汉 字 的 教 学 经 验 。 可 以 说 , 夏 老 师 的 精 心 回<br />

答 丰 富 、 多 维 地 阐 述 了 在 初 高 中 阶 段 如 何 进 行 汉 字 的 启 蒙 教 学 , 又 如 何 在 语 言 的 发 展 阶 段 综 合 运 用 科<br />

技 、 学 以 致 用 的 教 学 理 念 。 在 此 , 特 别 感 谢 夏 老 师 的 精 彩 分 享 , 并 请 接 受 期 刊 编 辑 委 员 会 向 您 颁 发 的<br />

感 谢 证 书 一 份 。<br />

纵 观 本 次 的 调 查 结 果 , 可 以 发 现 各 个 地 方 的 老 师 因 为 所 处 学 校 或 机 构 以 及 授 课 对 象 的 不 同 , 对 汉<br />

字 手 书 还 是 电 打 的 态 度 也 是 不 同 的 。 但 是 , 总 体 来 看 , 老 师 们 一 个 相 对 统 一 的 看 法 就 是 : 手 书 和 电 打<br />

并 没 有 明 显 的 优 劣 之 分 , 主 要 决 定 因 素 在 于 学 习 者 的 各 方 面 情 况 、 教 学 的 目 标 和 测 试 评 估 的 手 段 。 除<br />

了 一 位 教 师 因 “ 学 生 太 小 , 不 建 议 使 用 电 子 设 备 ” 以 外 , 其 他 教 师 都 或 多 或 少 地 采 用 了 两 者 相 结 合 的<br />

方 法 。 在 低 年 级 的 教 学 当 中 , 大 部 分 老 师 都 要 求 学 生 手 书 , 这 样 能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( 有 的 老 师 可<br />

能 不 同 意 ), 也 对 学 生 的 汉 字 习 得 有 较 大 的 帮 助 ; 而 高 年 级 的 学 生 , 学 术 要 求 上 升 , 作 业 及 测 验 难 度<br />

加 大 , 为 了 系 统 衡 量 学 生 写 作 水 平 , 老 师 们 都 允 许 ( 甚 至 鼓 励 ) 学 生 使 用 电 打 。 当 然 , 也 有 因 IB 考 试<br />

的 要 求 而 “ 被 迫 ” 手 书 的 , 这 位 老 师 看 起 来 并 不 赞 同 这 个 纸 笔 考 试 方 法 。 在 此 次 的 调 查 中 , 对 于 汉 语<br />

教 学 , 有 不 少 老 师 都 提 到 了 兴 趣 二 字 , 兴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师 , 只 要 激 起 了 学 生 对 汉 语 言 学 习 的 兴 趣 , 学<br />

生 的 学 习 效 率 和 老 师 的 教 学 效 果 都 能 够 得 到 明 显 提 高 。<br />

思 变 则 存 , 盲 目 守 旧 不 可 取 。 是 不 是 旧 的 模 式 就 一 定 要 延 续 ? 经 过 本 次 微 调 查 , 老 师 们 的 反 馈 直<br />

接 间 接 地 说 明 了 汉 字 是 主 体 , 使 之 延 续 的 方 式 却 可 多 种 多 样 , 而 且 必 将 越 来 越 丰 富 。 诚 如 汉 字 本 身 的<br />

演 变 , 由 甲 骨 文 、 金 文 , 演 化 为 小 篆 、 隶 书 等 。 书 写 工 具 也 从 石 磨 刀 刻 , 发 展 为 软 笔 硬 笔 , 直 至 现 在<br />

的 键 盘 敲 击 、 语 音 输 入 等 , 无 不 体 现 出 人 类 文 明 的 进 步 和 创 新 。 手 写 汉 字 作 为 基 础 源 泉 , 不 仅 帮 助 我<br />

们 更 好 地 了 解 汉 字 的 构 造 、 书 写 规 律 , 而 且 也 弥 补 了 电 打 汉 字 从 列 表 中 选 字 的 缺 点 ( 不 可 否 认 的 是 ,<br />

从 列 表 中 选 字 ( 词 ) 也 有 其 优 越 性 )。 电 打 汉 字 既 符 合 教 育 的 目 的 性 、 实 用 性 , 又 与 传 统 手 写 汉 字 传<br />

播 传 统 文 化 的 出 发 点 不 约 而 同 , 因 此 也 应 该 同 样 获 得 认 可 、 并 被 适 时 教 学 。 就 像 储 诚 志 教 授 (2020)<br />

重 点 强 调 的 那 样 ,“ 电 书 与 笔 写 可 以 兼 容 , 认 读 汉 字 、 电 书 汉 字 以 及 辨 识 汉 字 三 个 方 面 是 对 外 汉 语 教 师<br />

在 新 时 期 的 教 学 中 需 要 统 筹 考 虑 的 要 素 ”(p.6)。<br />

总 而 言 之 , 本 次 微 征 文 的 调 查 对 象 十 分 有 限 , 折 射 出 的 观 点 也 大 多 是 老 师 们 的 个 人 教 学 经 验 , 有<br />

的 甚 至 对 汉 语 、 汉 字 本 身 的 理 解 有 所 偏 误 。 但 , 以 小 见 大 、 一 斑 窥 豹 , 多 听 听 、 看 看 同 仁 们 的 教 学 环<br />

境 与 方 法 , 或 许 对 我 们 自 身 的 教 学 日 常 稍 有 裨 益 。<br />

参 考 文 献<br />

Chu, C. 储 诚 志 . (2020). 屏 幕 电 书 时 代 汉 字 教 学 策 略 的 学 理 思 考 . 初 、 中 级 中 文 教 学 群 第 九 次 会 议 纪 要 , 2-8.<br />

Zhang, N. 张 霓 . (2021). 打 字 取 代 手 写 —— 以 打 字 为 主 的 初 级 中 文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. 科 技 与 中 文 教 学 [Journal of Technology<br />

and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], <strong>12</strong>(2), 1-28.<br />

Zhang, Z. 张 正 生 . (2009). Myth, reality and character instruction in the 21st century. Journal of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Teachers<br />

Association, 44 (1), 69–89.


附 录<br />

“ 微 征 文 ── 汉 字 手 书 电 打 之 我 见 ” 问 卷 文 本<br />

1. 请 简 单 描 述 您 的 教 学 对 象 ( 包 括 年 级 或 中 文 水 平 )。<br />

2. 您 在 汉 字 手 书 电 打 教 学 方 面 的 取 舍 是 怎 样 安 排 的 ? 依 据 有 哪 些 ? 如 认 知 、 信 息 处 理 理 论 ? 大 学 专 题 研 究 成 果 ? 个 人<br />

教 学 经 验 ? 学 生 学 习 方 式 调 查 结 果 ? 学 校 系 科 规 定 ? 官 方 考 试 方 式 要 求 ? 或 是 其 他 原 因 , 敬 请 简 单 说 明 。<br />

3. 您 的 以 上 答 复 ( 全 文 本 ) 将 被 刊 登 在 《 中 小 学 汉 语 教 学 》 四 月 刊 上 , 若 您 希 望 再 刊 出 一 些 信 息 , 如 个 人 姓 名 、 联 系<br />

电 邮 、 学 校 名 称 、 课 程 网 站 等 , 可 以 在 此 留 言 。<br />

4. 您 也 可 以 分 享 您 阅 读 过 的 文 献 资 料 , 附 上 原 文 摘 要 或 链 接 等 。 若 能 附 以 本 人 的 实 践 体 会 则 更 好 。<br />

返 回 目 录


创 新 应 用 争 鸣<br />

Nearpod: 从 网 课 到 面 授 课 的 进 阶 思 考<br />

Nearpod: Thinking from Online to Onsite Classes<br />

19<br />

黄 雯 靖<br />

Wildwood School<br />

提 要 本 文 主 要 论 述 从 网 课 恢 复 到 面 授 课 后 ,Nearpod 这 个 科 技 工 具 怎 样 在 学 生 学 习 成 果 多 样 性 和 形 成<br />

性 评 估 两 方 面 继 续 发 挥 作 用 的 点 滴 思 考 。<br />

关 键 词 互 动 面 授 课 多 样 性 形 成 性 评 估<br />

作 为 自 2020 年 3 月 疫 情 开 始 以 来 , 根 据 Nearpod 网 站 的 自 身 统 计 , 在 2020 年 全 球 范 围 内 , 学 生 与<br />

Nearpod 的 平 台 互 动 了 15 亿 次 , 老 师 使 用 Nearpod 教 授 了 1950 万 节 课 (2019)。Nearpod 是 一 款 为 师<br />

生 提 供 互 动 功 能 的 应 用 程 序 , 包 括 了 多 种 课 堂 的 内 容 和 活 动 。 就 内 容 而 言 , 老 师 可 以 使 用 它 的 幻 灯<br />

片 、 视 频 、 网 页 、 音 频 、3D 图 像 和 虚 拟 实 地 考 察 等 辅 助 教 学 。 就 活 动 而 言 , 老 师 可 以 使 用 它 的 开 放 性<br />

问 题 、 测 验 、 画 画 、 填 空 、 配 对 、 合 作 板 、 投 票 、 记 忆 考 试 和 攀 登 游 戏 等 设 计 各 种 互 动 。<br />

作 为 根 据 我 的 学 生 ( 六 到 十 二 年 级 ) 过 去 几 个 月 在 网 课 中 使 用 的 反 馈 ,Nearpod 的 各 种 活 动 都 广 受 好<br />

评 。 有 的 学 生 喜 欢 通 过 做 记 忆 考 试 的 活 动 来 互 比 完 成 的 速 度 ; 有 的 学 生 喜 欢 做 画 画 类 的 活 动 , 因 为 既<br />

可 以 写 汉 字 、 画 图 , 又 可 以 打 字 ; 还 有 的 学 生 喜 欢 合 作 讨 论 活 动 , 因 为 可 以 在 自 己 的 屏 幕 上 看 到 每 个<br />

参 与 学 生 的 文 字 或 图 片 内 容 , 也 可 以 给 他 们 点 赞 。 最 受 欢 迎 的 是 攀 登 游 戏 , 一 种 简 单 版 Kahoot 选 择 题<br />

游 戏 , 在 每 完 成 一 题 以 后 都 会 在 老 师 的 屏 幕 上 即 时 显 示 参 与 者 的 排 名 以 促 进 相 互 的 竞 争 。<br />

作 为 一 款 简 单 实 用 的 网 络 教 学 互 动 工 具 , 网 课 结 束 以 后 , 如 何 继 续 在 面 授 课 堂 里 发 挥 Nearpod 的<br />

功 能 , 甚 至 产 生 1+1>2 的 效 果 ? 下 面 从 两 个 方 面 谈 谈 我 的 思 考 。<br />

学 生 学 习 成 果 展 示 的 多 样 性<br />

作 为 Nearpod 辅 助 了 面 授 课 的 教 学 , 给 学 生 提 供 了 多 种 互 动 学 习 和 展 现 学 习 成 果 的 新 颖 方 式 。 以 下 就<br />

汉 字 输 出 、 音 频 输 入 输 出 、 文 本 输 入 输 出 和 视 频 学 习 方 面 为 例 做 一 些 简 单 的 介 绍 。<br />

作 为 首 先 , 汉 字 输 出 方 法 具 有 了 多 样 性 。 在 传 统 的 面 授 课 堂 里 , 学 生 一 般 使 用 各 种 纸 质 材 料 和 小 白 板<br />

练 习 和 参 与 手 写 汉 字 的 活 动 。 如 图 一 , 使 用 便 利 贴 纸 让 学 生 选 择 和 练 习 各 自 所 要 复 习 的 词 汇 。 有 了<br />

19<br />

黄 雯 靖 , 纽 约 大 学 教 育 硕 士 , 现 任 加 州 私 立 学 校 中 文 老 师 。 她 致 力 于 在 语 言 教 学 中 使 用 教 育 科 技 激 励 学 生 , 曾 在 美 国<br />

地 区 性 和 全 国 性 的 语 言 老 师 大 会 上 发 言 , 分 享 教 学 经 验 等 。hwj0109@gmail.com


Nearpod 这 个 平 台 , 就 可 以 使 用 其 画 画 活 动 。 它 兼 有 手 写 和 打 字 的 功 能 , 所 以 有 的 学 生 可 打 汉 字 , 有<br />

的 学 生 可 用 其 画 笔 工 具 写 汉 字 ( 如 图 二 )。 虽 然 手 书 汉 字 和 键 盘 打 字 仍 是 学 界 备 受 争 议 的 问 题 ( 有 的 老<br />

师 认 为 学 习 中 文 应 该 以 手 写 为 主 , 知 道 笔 画 名 字 和 按 照 笔 画 顺 序 来 写 ; 有 的 老 师 认 为 结 合 高 中 AP 中<br />

文 课 程 教 学 目 标 , 应 该 多 练 习 打 字 , 以 减 轻 学 生 记 忆 汉 字 的 负 担 ), 但 作 为 汉 字 输 出 的 灵 活 方 法 , 学 生<br />

们 各 展 所 长 , 及 时 看 到 小 伙 伴 们 的 汉 字 展 示 , 增 加 了 面 授 课 堂 里 的 学 生 和 目 标 语 言 的 互 动 机 会 和 互 动<br />

模 式 的 多 样 化 。<br />

图 一 便 利 贴 纸 词 汇 复 习 活 动<br />

图 二 Nearpod 画 画 活 动 中 的 两 个 学 生 的 手 写 和 打 字<br />

作 为 第 二 , 音 频 输 入 输 出 方 面 具 有 了 多 样 性 。 除 了 在 面 授 课 堂 里 “ 老 师 问 —— 学 生 听 和 答 ”, 以 及<br />

“ 学 生 问 —— 学 生 听 和 答 ” 的 模 式 以 外 , 使 用 Nearpod 的 开 放 性 问 题 通 过 老 师 预 先 设 计 的 提 示 , 给 学<br />

生 提 供 不 同 的 选 择 , 便 利 了 听 说 的 互 动 。 学 生 可 以 看 文 字 的 提 示 或 者 听 音 频 的 提 示 , 然 后 通 过 录 音 或<br />

者 打 字 的 形 式 来 回 答 。 考 虑 到 面 授 课 堂 的 师 生 和 生 生 面 对 面 的 环 境 , 更 加 促 使 全 员 同 步 参 与 , 比 一 比


谁 的 回 答 能 即 时 呈 现 在 老 师 的 Nearpod 屏 幕 上 , 谁 的 回 答 准 确 , 谁 的 回 答 兼 有 录 音 和 打 字 。 这 显 然 比<br />

传 统 课 堂 的 口 耳 直 接 相 传 的 模 式 更 加 具 有 现 代 性 。<br />

作 为 第 三 , 文 本 输 入 输 出 的 多 样 性 。 比 如 , 在 理 解 诠 释 方 面 , 在 传 统 的 面 授 课 堂 里 , 学 生 一 般 根 据 给<br />

出 的 字 卡 或 词 卡 , 进 行 词 语 归 类 和 句 子 重 组 ( 如 图 三 ) 或 者 阅 读 打 印 出 来 的 文 章 并 答 题 。<br />

图 三 词 汇 分 类 和 排 列 成 句 的 活 动<br />

作 为 而 在 Nearpod 里 , 可 以 直 接 使 用 其 新 活 动 “ 拖 和 放 ” 来 培 养 初 级 中 等 水 平 学 生 的 理 解 诠 释 的 能 力<br />

( 如 图 四 )。 学 生 可 以 通 过 老 师 所 设 计 的 提 示 , 拖 动 左 边 所 呈 现 的 词 汇 到 右 边 表 格 中 所 对 应 的 类 别<br />

( 如 : 数 字 , 年 份 , 月 份 等 等 ), 也 可 以 把 词 汇 和 标 点 符 号 拖 放 到 右 边 的 正 确 空 格 里 以 排 列 成 正 确 的<br />

语 序 。 也 可 以 通 过 其 画 画 活 动 中 插 入 的 背 景 图 片 让 初 级 高 到 中 级 初 的 学 生 开 展 各 种 基 本 的 阅 读 活 动 。<br />

这 些 无 纸 化 的 Nearpod 活 动 色 彩 丰 富 、 节 省 老 师 备 课 的 时 间 , 即 时 呈 现 和 保 留 学 生 的 作 品 , 便 于 老 师<br />

及 时 反 馈 , 给 学 生 带 来 更 好 的 阅 读 体 验 。<br />

图 四 Nearpod 拖 放 活 动 的 词 语 归 类 和 句 子 重 组<br />

作 为 在 表 达 演 示 方 面 , 在 传 统 的 面 授 课 堂 里 , 学 生 一 般 通 过 说 话 , 或 手 写 , 或 打 字 模 式 来 使 用 目 标 语<br />

言 输 出 词 语 、 句 子 、 句 串 、 段 落 以 表 达 各 种 日 常 话 题 。 而 Nearpod 的 一 些 活 动 ( 比 如 : 开 放 性 问 题 ,


画 画 , 合 作 板 活 动 ) 兼 有 这 些 功 能 , 可 以 让 学 生 通 过 提 示 问 题 , 表 达 学 过 话 题 的 相 关 单 句 、 句 串 或 段<br />

落 , 如 图 五 。 由 于 Nearpod 允 许 学 生 在 数 字 作 业 上 进 行 多 次 修 改 、 互 相 观 摩 提 高 , 因 此 这 些 综 合 性 比<br />

较 强 的 活 动 已 经 成 为 了 Nearpod 的 另 一 个 优 点 。<br />

图 五 Nearpod 活 动 中 的 表 达 演 示<br />

此 外 , 对 于 学 习 能 力 比 较 弱 的 学 生 , 可 以 通 过 Nearpod 多 样 化 的 低 风 险 活 动 , 如 小 测 验 ( 单 选<br />

题 ) 和 投 票 活 动 ( 单 选 或 者 多 选 题 ) 等 等 , 参 考 和 学 习 同 伴 们 的 学 习 成 果 展 示 , 修 改 自 己 所 做 的<br />

Nearpod 活 动 , 由 易 到 难 地 逐 步 练 习 和 巩 固 所 学 内 容 。<br />

作 为 第 四 , 视 频 学 习 方 面 的 多 样 性 。 在 传 统 面 授 课 里 , 学 生 一 般 通 过 观 看 教 师 播 放 的 视 听 材 料 , 用 目<br />

标 语 言 进 行 互 动 。 通 过 Nearpod 的 辅 助 , 使 用 其 内 容 之 一 的 “ 视 频 ” , 使 此 类 个 别 化 教 学 的 机 会 最 大<br />

化 : 老 师 在 面 授 课 堂 里 让 学 生 在 Nearpod“ 视 频 ” 里 各 自 观 看 老 师 提 前 准 备 好 的 真 实 语 料 视 频 , 并 结 合<br />

学 生 自 身 的 兴 趣 爱 好 来 辅 助 学 习 讨 论 文 化 相 关 的 话 题 。 在 这 类 活 动 中 , 通 过 插 入 一 个 YouTube 上 或 者<br />

老 师 自 己 制 作 的 视 频 , 可 以 开 展 类 似 在 Edpuzzle 里 进 行 的 理 解 诠 释 的 活 动 : 学 生 一 边 观 看 视 频 , 一 边<br />

回 答 在 某 个 时 间 点 所 出 现 的 开 放 性 和 选 择 性 问 题 。 并 且 可 以 多 次 回 看 视 频 的 部 分 或 全 部 时 间 段 以 便 理<br />

解 和 答 题 。 虽 然 在 Nearpod 视 频 活 动 中 , 老 师 不 能 插 入 注 解 ( 只 能 设 置 问 题 ), 也 没 有 批 改 学 生 所 提<br />

交 的 开 放 性 问 题 这 两 个 Edpuzzle 所 具 备 的 功 能 , 但 是 这 类 视 频 活 动 避 免 了 所 有 学 生 以 同 一 进 度 学 习 ,<br />

实 现 了 部 分 差 异 性 教 学 , 最 大 化 地 在 同 一 平 台 上 整 合 一 节 课 所 需 的 材 料 , 并 开 展 多 样 的 活 动 。<br />

作 为 通 过 以 上 Nearpod 所 提 供 的 多 样 性 的 学 习 方 式 与 成 果 展 示 , 我 觉 得 第 一 , 提 高 了 教 学 效 率 。 一 方<br />

面 减 少 了 老 师 的 备 课 和 探 索 科 技 工 具 时 间 — 可 以 在 熟 练 使 用 Nearpod 这 一 个 工 具 的 前 提 下 快 速 开 展 多<br />

种 教 学 互 动 ; 另 一 方 面 , 增 加 了 学 生 间 的 互 动 机 会 、 参 与 度 和 学 习 的 竞 争 力 。 每 个 学 生 都 可 以 积 极 参<br />

与 , 展 开 竞 争 , 看 看 谁 最 快 提 交 回 答 和 呈 现 在 大 家 面 前 。 第 二 , 增 加 了 教 学 效 果 。 课 堂 活 动 的 多 样 性<br />

和 趣 味 性 , 既 有 看 视 频 , 又 有 虚 拟 实 地 考 察 ; 既 有 攀 登 游 戏 , 也 有 记 忆 考 察 , 填 空 画 画 、 投 票 , 合 作<br />

讨 论 等 多 种 形 式 。 因 此 它 可 以 在 面 授 课 堂 里 继 续 扮 演 着 一 个 强 有 力 的 辅 助 角 色 。


形 成 性 评 估<br />

作 为 在 传 统 的 面 授 课 堂 里 , 老 师 常 使 用 的 形 成 性 评 估 方 式 有 使 用 进 门 票 、 出 门 票 、 手 势 、 贴 纸 等 等 ,<br />

特 点 是 快 速 和 低 风 险 。 使 用 Nearpod 辅 助 教 学 以 后 , 在 快 速 检 测 学 生 对 所 学 内 容 的 理 解 和 掌 握 程 度 方<br />

面 又 增 加 了 一 个 新 颖 高 效 的 工 具 。 以 下 分 别 介 绍 我 自 己 在 Nearpod 的 投 票 功 能 、 综 合 检 测 、 计 时 器 功<br />

能 和 课 后 学 习 应 用 这 四 方 面 的 实 践 思 考 。<br />

第 一 ,Nearpod 的 投 票 功 能 可 以 用 来 做 非 语 言 类 的 形 成 性 评 估 。 以 前 用 五 个 手 指 来 让 学 生 展 现 懂<br />

和 不 懂 的 程 度 , 现 在 可 使 用 Nearpod — 通 过 它 的 投 票 功 能 , 来 设 定 五 个 选 项 分 别 是 “ 懂 ” 的 四 种 不 同 程<br />

度 和 不 懂 。 这 样 的 快 速 形 成 性 评 估 的 好 处 是 不 同 于 一 般 的 面 对 面 让 学 生 做 五 个 手 指 的 “ 懂 不 懂 ” 的 评<br />

估 , 投 票 结 果 会 纪 录 在 Nearpod 上 课 报 告 里 , 留 下 日 期 和 结 果 , 方 便 老 师 日 后 分 析 和 作 为 学 生 学 习 进<br />

展 的 证 据 ( 如 图 六 )。 而 且 对 于 比 较 害 羞 、 学 习 能 力 弱 、 或 者 不 想 表 达 自 己 懂 或 不 懂 的 学 生 ,Nearpod<br />

投 票 活 动 可 以 隐 藏 参 与 者 的 名 字 , 所 以 类 似 的 匿 名 投 票 可 以 更 好 地 让 全 体 学 生 参 与 , 让 每 个 学 生 为 自<br />

己 而 学 习 和 自 测 。<br />

图 六 Nearpod 投 票 活 动 的 形 成 性 评 估 图<br />

第 二 ,Nearpod 可 以 让 学 生 进 行 听 说 读 写 的 同 步 检 测 。 以 前 使 用 传 统 的 老 师 问 学 生 答 的 互 动 模<br />

式 , 现 在 则 可 以 使 用 Nearpod 开 放 性 的 问 题 这 一 功 能 , 把 问 题 以 文 字 或 者 音 频 的 形 式 设 置 好 , 然 后 全<br />

班 的 学 生 就 可 以 开 始 通 过 打 字 或 者 录 音 一 一 回 答 老 师 的 问 题 ( 如 图 七 )。 这 样 的 听 说 形 成 性 评 估 全 班<br />

同 时 进 行 , 特 别 是 在 大 班 教 学 中 , 极 大 地 辅 助 了 老 师 。 另 外 , 可 以 选 择 性 地 分 组 , 让 有 的 组 打 字 , 有<br />

的 组 录 音 来 完 成 。 这 样 的 Nearpod 听 说 形 成 性 评 估 也 有 别 于 传 统 的 老 师 问 , 一 个 学 生 答 , 别 的 学 生 听<br />

的 模 式 。 在 给 予 学 生 学 习 机 会 的 同 时 , 让 所 有 学 生 都 参 与 和 目 标 语 言 内 容 相 关 的 互 动 。 对 不 愿 张 嘴 和<br />

学 习 能 力 弱 的 学 生 来 说 , 他 们 可 以 先 听 到 同 班 别 的 学 生 的 说 话 录 音 , 然 后 再 试 一 试 自 己 的 , 看 看 能 否<br />

跟 得 上 。


图 七 Nearpod 开 放 性 问 题 活 动 中 两 个 学 生 对 提 示 的 回 答<br />

第 三 , Nearpod 的 计 时 器 功 能 可 以 在 多 处 使 用 。 以 前 使 用 Kahoot, Quizlet 等 游 戏 平 台 开 展 学 生 间<br />

的 竞 争 , 现 在 可 使 用 Nearpod 里 的 攀 登 游 戏 和 一 些 活 动 附 带 的 计 时 器 的 功 能 。1) 使 用 Nearpod 的 攀 登<br />

游 戏 可 以 让 学 生 完 成 若 干 问 题 ( 比 如 五 个 跟 本 课 教 学 内 容 相 关 的 选 择 题 ) 以 检 测 本 节 课 所 学 的 词 汇 和<br />

20<br />

句 型 。 每 个 问 题 的 时 间 是 30 秒 , 这 样 的 快 速 形 成 性 评 估 比 通 常 的 下 课 前 出 门 票 更 紧 张 而 刺 激 。 根 据<br />

全 班 学 生 的 表 现 可 以 看 出 这 既 满 足 了 学 生 们 的 期 待 , 提 高 了 他 们 的 兴 奋 度 , 又 增 加 了 学 习 动 力 和 成 就<br />

感 。2) 对 于 开 放 性 问 题 、 配 对 小 测 试 、 画 画 这 四 种 Nearpod 活 动 , 可 以 灵 活 使 用 计 时 器 来 设 置 完 成 的<br />

时 间 从 15 秒 ,30 秒 ,45 秒 到 最 多 99 分 钟 的 长 度 ( 如 图 八 )。 因 此 老 师 可 以 建 立 一 个 或 几 个 不 同<br />

Nearpod 活 动 的 小 测 , 也 可 根 据 上 课 安 排 做 大 测 。 但 需 要 注 意 的 是 提 前 和 学 生 明 确 说 明 和 沟 通 一 下 做<br />

Nearpod 形 成 性 评 估 的 期 待 值 和 评 分 标 准 : 是 开 卷 还 是 闭 卷 , 是 基 于 完 成 度 还 是 准 确 率 的 评 分 , 是 单<br />

独 完 成 还 是 小 组 讨 论 完 成 等 等 。<br />

图 八 Nearpod 开 放 性 问 题 的 计 时 器 图<br />

20<br />

下 课 前 出 门 票 (Exit Tickets) 常 常 是 上 完 课 时 , 学 生 对 当 天 上 课 的 学 习 反 馈 。 老 师 用 出 门 票 来 检 测 一 下 学 生 这 节 课 对<br />

知 识 到 底 掌 握 了 多 少 , 能 用 多 少 , 以 便 做 好 下 次 课 的 安 排 。


第 四 ,Nearpod 也 是 课 后 学 习 的 有 效 工 具 。 在 面 授 课 结 束 以 后 , 老 师 可 以 使 用 自 定 进 度 的 Nearpod<br />

链 接 功 课 , 让 学 生 有 机 会 把 当 天 或 者 近 期 的 上 课 内 容 通 过 Nearpod 各 类 的 活 动 在 课 后 完 成 自 我 测 评 ,<br />

自 我 巩 固 。 这 样 的 无 纸 化 功 课 模 式 可 以 让 老 师 迅 速 收 到 和 查 看 学 生 的 作 业 情 况 , 并 给 出 及 时 反 馈 , 以<br />

便 及 时 调 整 上 课 内 容 。<br />

在 网 课 期 间 使 用 Nearpod 教 学 和 互 动 的 最 大 感 受 是 通 过 上 面 所 提 到 的 多 种 活 动 来 增 强 互 动 , 提 升<br />

参 与 度 , 培 养 中 学 生 学 习 中 文 的 动 力 , 特 别 是 初 级 学 习 者 学 习 中 文 的 兴 趣 。 在 面 授 课 堂 里 , 老 师 可 以<br />

有 选 择 性 地 根 据 教 学 安 排 来 使 用 Nearpod 这 样 一 个 简 单 工 具 来 丰 富 传 统 课 堂 , 通 过 它 的 各 类 活 动 帮 助<br />

差 异 化 教 学 和 辅 助 便 利 课 堂 的 形 成 性 评 估 , 通 过 它 的 一 些 内 容 ( 视 频 和 虚 拟 实 地 考 察 等 ) 来 增 加 教 学<br />

的 趣 味 性 和 多 样 化 , 创 造 全 员 参 与 和 竞 争 力 的 氛 围 , 这 对 于 在 培 养 学 生 兴 趣 和 以 鼓 励 学 习 为 主 的 美 国<br />

中 学 中 文 选 修 课 堂 上 , 尤 为 重 要 。 当 然 , Nearpod 在 使 用 的 过 程 中 也 会 遇 到 学 校 网 速 和 Nearpod 自 身 网<br />

速 带 来 的 常 见 问 题 , 比 如 学 生 难 以 打 开 某 个 Nearpod 链 接 ; 学 生 端 的 某 个 Nearpod 页 面 自 动 登 出 ; 学<br />

生 完 成 某 个 活 动 提 交 后 无 法 呈 现 在 老 师 端 等 。 这 些 问 题 虽 然 难 以 完 全 避 免 , 但 是 老 师 们 经 过 多 次 实 践<br />

以 后 , 就 能 逐 渐 地 、 更 好 地 迎 接 挑 战 , 并 辩 证 看 待 和 使 用 这 一 科 技 工 具 来 辅 助 未 来 的 教 学 。<br />

参 考 文 献<br />

Burton, R. (2019). An Interactive Tool for Student Engagement. Journal of Applied Learning &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, 2(2), Retrieved from<br />

https://doi.org/10.37074/jalt.2019.2.2.13<br />

Cai, L., Gao, Y., & Tseng, M. (2019). Enhancing Interaction through the Effective Incorporation of Technology Tools for a<br />

Virtual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Classroom.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, 10(1), 109-111.<br />

The Nearpod Team. (2021). Nearpod’s Award-winning Platform is Used by Thousands of Schools Around the Globe. Covid-<br />

19's lasting impact on K-<strong>12</strong> Classrooms. Nearpod Blog. Retrieved November 26, 2021, from<br />

https://nearpod.com/blog/covid-19-lasting-impact-k-<strong>12</strong>/<br />

Thomas, L. (2019, April 26). 7 Smart, Fast Ways to Do Formative Assessment. Edutopia. Retrieved December 20, 2021, from<br />

https://www.edutopia.org/article/7-smart-fast-ways-do-formative-assessment<br />

下 图 为 Wildwood School 黄 雯 靖 老 师 指 导 学 生 制 作 的 春 节 海 报 。<br />

返 回 目 录


创 新 应 用 争 鸣<br />

如 何 利 用 食 品 包 装 袋 帮 助 儿 童 认 读 汉 字<br />

21<br />

李 爱 东<br />

儿 童 智 力 发 展 曲 线 研 究 表 明 , 人 类 智 力 在 4 岁 时 已 经 发 展 了 50%, 到 8 岁 时 已 达 到 成 年 人 的 80%<br />

(Bloom, 1956)。 儿 童 大 脑 发 育 最 快 的 时 期 , 也 是 记 忆 力 特 别 强 的 时 期 。 因 此 , 这 一 时 期 是 儿 童 学 习<br />

汉 字 的 最 佳 时 期 。 但 是 在 实 践 中 我 们 也 会 发 现 , 这 个 时 期 孩 子 的 识 字 效 果 也 有 不 尽 人 意 的 地 方 , 比 如<br />

学 得 快 , 忘 得 也 快 。 再 比 如 幼 儿 已 会 认 读 整 首 儿 歌 , 看 似 每 个 字 都 认 识 , 但 单 独 抽 取 其 中 一 字 让 其 认<br />

读 时 , 却 不 认 识 了 。 这 是 因 为 幼 儿 认 字 往 往 是 记 忆 方 式 的 重 现 。 一 个 字 一 个 字 地 记 , 反 映 出 来 的 就 是<br />

单 独 一 个 字 的 认 读 ; 以 词 汇 、 句 子 形 式 记 忆 的 , 反 映 出 来 的 就 是 词 汇 和 句 子 , 有 着 整 体 记 忆 的 特 征 。<br />

所 以 尽 管 让 孩 子 认 识 了 很 多 的 汉 字 , 但 是 孩 子 对 字 意 、 字 理 的 应 用 认 知 还 很 模 糊 , 这 受 限 于 这 一 时 期<br />

他 们 理 解 能 力 的 不 足 。 而 在 认 识 单 个 的 抽 象 文 字 时 , 又 因 为 不 能 及 时 地 阅 读 应 用 , 所 以 极 易 忘 记 。<br />

为 了 弥 补 儿 童 理 解 力 的 不 足 , 加 强 孩 子 们 对 单 个 汉 字 的 认 知 和 理 解 并 能 及 时 地 应 用 , 利 用 生 活 中<br />

常 见 的 孩 子 们 感 兴 趣 的 食 品 包 装 袋 进 行 辅 助 教 学 , 能 起 到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果 。 下 文 将 结 合 具 体 实 例 对 该<br />

方 法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的 意 义 进 行 说 明 。<br />

认 读 略 有 变 形 的 简 单 字 , 提 高 学 习 兴 趣<br />

在 单 调 冗 长 的 识 字 过 程 中 , 简 单 、 机 械 、 枯 燥 的 的 教 法 , 很 容 易 产 生 疲 劳 , 引 起 学 生 的 厌 烦 情<br />

绪 , 进 而 影 响 学 生 的 学 习 效 果 。 而 注 意 调 动 起 学 生 的 热 情 和 愿 望 , 对 于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动 机 , 培 养 学<br />

生 对 汉 字 识 记 的 能 力 可 以 起 到 很 大 的 作 用 。 利 用 食 品 包 装 袋 辅 助 教 学 就 是 出 于 这 样 的 目 的 。 比 如 说 ,<br />

在 教 “ 大 ” 字 的 时 候 , 因 为 字 体 简 单 , 所 以 很 多 孩 子 能 够 较 快 记 住 。 但 反 复 看 同 样 的 字 体 又 显 得 枯<br />

燥 , 因 此 给 学 生 们 看 “ 大 白 兔 ” 的 包 装 图 案 , 可 以 起 到 新 奇 的 效 果 。 虽 然 孩 子 们 一 开 始 可 能 认 不 出 经<br />

过 艺 术 化 的 字 体 ( 如 : ), 但 经 过 老 师 的 引 导 就 会 恍 然 大 悟 , 认 识 到 “ 大 ” 字 可 以 有 不<br />

同 的 呈 现 方 式 , 很 美 , 而 且 一 旦 被 自 己 认 出 或 猜 出 就 会 很 有 成 就 感 。<br />

其 实 在 我 们 的 日 常 生 活 中 , 除 课 本 、 报 刊 外 , 我 们 所 见 到 的 汉 字 很 多 是 经 过 艺 术 加 工 、 处 理 过<br />

的 , 而 不 是 呆 板 的 印 刷 体 , 所 以 能 够 认 识 生 活 中 的 汉 字 显 得 更 为 重 要 。<br />

同 样 , 在 对 比 教 学 中 教 “ 小 ” 字 的 时 候 , 我 们 可 以 给 学 生 看 “ 小 笼 包 ” 的 包 装 , 出 于 对 小 笼 包 的<br />

喜 爱 , 孩 子 们 很 快 就 记 住 了 “ 小 ” 字 。 由 于 孩 子 们 喜 欢 吃 大 白 兔 奶 糖 、 小 笼 包 , 所 以 他 们 对 “ 大 ”、<br />

21<br />

李 爱 东 毕 业 于 首 都 师 范 大 学 ,2006-2008 年 任 北 京 外 国 语 大 学 汉 语 中 心 教 师 , 先 后 在 中 国 和 加 拿 大 教 授 中 文 二 十 余<br />

年 。 现 任 卡 尔 加 里 Marion Carson 学 校 中 英 双 语 部 助 教 。audreylisu@gmail.com


“ 小 ” 这 两 个 字 记 得 非 常 牢 。 无 论 它 们 出 现 在 哪 里 , 都 能 认 出 来 。 把 要 学 的 汉 字 和 他 们 喜 爱 的 食 物 结<br />

合 在 一 起 , 认 读 汉 字 就 不 再 枯 燥 , 这 样 就 大 大 增 强 了 他 们 学 习 汉 字 的 兴 趣 。<br />

联 接 学 生 喜 欢 的 常 用 字 , 增 广 见 闻<br />

中 国 教 育 部 在 《 义 务 教 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》(2011) 中 指 出 ,“ 识 字 教 学 要 将 儿 童 熟 识 的 语 言 因 素<br />

作 为 主 要 材 料 , 同 时 充 分 利 用 儿 童 的 生 活 经 验 , 运 用 多 种 形 象 直 观 的 教 学 手 段 , 创 设 丰 富 多 彩 的 教 学<br />

情 境 ”(p.20)。 因 此 , 教 学 应 结 合 儿 童 熟 悉 的 识 字 资 源 ; 使 用 合 适 的 教 学 方 法 , 让 汉 字 不 再 是 单 调<br />

的 笔 画 组 合 , 而 是 一 个 个 生 动 活 泼 的 个 体 , 孩 子 们 就 会 真 切 地 感 受 到 学 习 汉 字 的 乐 趣 。 因 为 教 学 中 所<br />

用 的 食 品 包 装 袋 都 来 自 于 日 常 生 活 , 是 孩 子 们 最 熟 悉 的 , 所 以 当 孩 子 们 看 到 喜 欢 的 食 品 时 , 会 及 时 、<br />

主 动 地 记 下 来 , 以 便 去 超 市 购 物 时 买 到 它 。 这 不 仅 提 高 了 他 们 认 读 汉 字 的 能 力 , 而 且 还 激 发 了 他 们 写<br />

汉 字 的 积 极 性 。 例 如 , 在 教 “ 猫 ” 这 个 汉 字 的 时 候 , 可 以 让 孩 子 们 先 看 “ 猫 耳 朵 ” 的 图 片 。 他 们 本 来<br />

就 喜 欢 猫 , 没 想 到 还 有 跟 “ 猫 ” 字 有 关 的 美 食 , 孩 子 们 觉 得 很 新 奇 , 这 样 记 住 这 个 汉 字 就 更 容 易 了 。<br />

利 用 食 品 包 装 袋 辅 助 教 学 , 还 可 以 帮 助 学 生 轻 松 理 解 词 义 。 比 如 , 在 教 “ 蛋 ” 字 时 , 给 学 生 看<br />

“ 咸 蛋 黄 珍 珠 雪 糕 ” 的 图 片 。 因 为 学 生 已 经 学 过 “ 黄 ” 字 了 , 当 看 到 “ 蛋 黄 ” 这 个 词 语 时 , 根 据 图<br />

片 , 立 刻 就 能 明 白 它 的 意 思 。<br />

在 日 常 生 活 中 , 我 们 会 看 到 许 多 含 有 “ 蛋 黄 ” 这 个 词 的 食 品 , 通 过 这 些 包 装 袋 , 不 仅 加 深 了<br />

孩 子 们 对 这 两 个 字 的 认 知 , 而 且 像 滚 雪 球 似 地 扩 大 了 孩 子 们 的 词 汇 量 。


发 散 形 成 以 一 带 多 体 系 , 事 半 功 倍 。<br />

汉 语 中 97% 的 语 素 是 单 音 节 的 , 它 们 组 合 新 词 的 能 力 极 强 , 语 素 与 汉 字 基 本 是 一 对 一 的 关 系 。 因<br />

此 , 语 素 意 义 和 语 素 构 词 方 式 的 教 学 就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( 赵 丽 ,2017)。 以 教 “ 米 ” 字 为 例 , 在 生 活 中<br />

我 们 经 常 见 到 的 食 品 有 大 米 、 小 米 、 紫 米 、 红 米 、 黑 米 、 稻 米 、 糙 米 、 苞 米 、 高 粱 米 、 秫 米 、 爆 米<br />

花 、 玉 米 、 米 粉 、 米 线 、 糯 米 、 糯 米 糍 和 糯 米 鸡 等 等 , 把 这 些 词 放 在 一 起 学 习 , 不 仅 可 以 帮 助 孩 子 们<br />

学 习 或 复 习 有 关 颜 色 的 字 , 而 且 可 以 让 孩 子 们 在 短 时 间 内 学 会 很 多 跟 “ 米 ” 字 有 关 的 词 语 。<br />

对 于 类 似 的 组 词 能 力 强 的 汉 字 , 都 可 以 利 用 这 种 方 法 来 帮 助 学 生 迅 速 提 高 词 汇 量 。 比 如 , 教<br />

“ 包 ” 字 时 , 通 过 食 品 包 装 袋 , 学 生 很 快 就 学 会 了 面 包 、 奶 黄 包 、 小 笼 包 、 肉 包 、 菜 包 、 寿 桃 包 、 煎<br />

包 、 汤 包 和 豆 沙 包 等 等 。


学 完 “ 米 ” 字 后 , 我 们 通 过 提 问 让 学 生 说 出 有 “ 米 ” 字 的 词 语 , 发 现 每 个 学 生 都 至 少 可 以 说 出 4<br />

个 带 “ 米 ” 字 的 词 语 , 有 的 同 学 甚 至 可 以 说 出 8 个 。<br />

结 语<br />

足 够 的 识 字 量 是 阅 读 的 基 本 条 件 ( 江 丹 容 ,2014), 采 取 各 种 手 段 和 办 法 让 学 生 大 量 识 字 , 阅 读<br />

能 力 的 提 高 才 有 突 破 口 。 赵 果 , 江 新 (2002) 研 究 表 明 , 汉 字 意 义 识 别 在 应 用 策 略 下 是 相 比 于 字 形 的<br />

1.77 倍 , 笔 画 的 27.7 倍 和 复 习 的 6 倍 。 让 学 生 认 读 包 装 袋 上 的 汉 字 , 就 是 一 种 很 好 的 汉 字 意 义 识 别<br />

的 应 用 策 略 。<br />

为 了 巩 固 学 生 的 学 习 效 果 , 我 们 除 了 在 课 堂 上 给 孩 子 们 展 示 外 , 还 鼓 励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分 享 , 让 学<br />

生 们 展 示 自 己 家 里 的 食 品 包 装 上 有 什 么 认 识 的 汉 字 。 每 次 网 课 分 享 时 , 孩 子 们 都 很 开 心 , 把 家 里 的 东<br />

西 找 一 个 遍 , 拿 出 自 己 喜 欢 的 食 品 , 然 后 放 在 摄 像 头 前 , 非 常 得 意 地 指 读 上 面 自 己 认 识 的 汉 字 , 这 也<br />

给 网 课 增 加 了 意 想 不 到 的 活 力 和 情 趣 。 另 外 , 我 们 还 给 学 生 布 置 “I Spy” 家 庭 作 业 , 鼓 励 学 生 不 仅<br />

从 食 品 包 装 上 , 而 且 在 生 活 中 的 任 何 角 落 去 发 现 自 己 认 识 的 汉 字 , 比 如 : 超 市 、 餐 厅 、 奶 茶 店 等 。 有<br />

家 长 反 馈 说 , 孩 子 走 在 上 学 的 路 上 , 或 坐 在 车 里 , 有 时 都 会 十 分 认 真 地 看 各 种 各 样 的 广 告 、 匾 额 、 餐<br />

厅 名 字 ……, 从 中 寻 找 自 己 认 识 的 汉 字 。 一 个 学 生 的 妈 妈 告 诉 我 有 一 次 她 去 超 市 买 东 西 , 儿 子 指 着 一<br />

堆 大 袋 子 说 :“ 这 些 是 大 米 , 因 为 我 认 识 上 面 的 字 。” 家 长 为 此 感 到 很 欣 慰 。<br />

一 个 个 小 小 的 食 品 包 装 袋 , 竟 能 发 挥 如 此 神 奇 的 效 果 , 不 仅 让 孩 子 们 的 汉 字 认 读 学 习 不 再 枯 燥 ,<br />

而 且 由 被 动 识 字 变 成 主 动 识 字 。 采 取 各 种 手 段 和 办 法 让 学 生 大 量 识 字 , 阅 读 能 力 的 提 高 才 有 突 破 口 。<br />

更 重 要 的 是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, 让 孩 子 得 到 一 种 自 我 满 足 感 和 成 就 感 。 这 种 自 我 满 足 感 和 成 就 感 必 将 激 发<br />

孩 子 的 识 字 兴 趣 , 这 将 为 他 们 今 后 的 汉 语 学 习 , 特 别 是 认 读 能 力 和 阅 读 水 平 的 提 高 打 下 良 好 的 基 础 。<br />

参 考 文 献<br />

Bloom, B. S. & Krathwohl, D. R. (1956).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: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.<br />

Handbook 1: Cognitive Domain. New York, Longmans.<br />

江 丹 容 . 提 高 识 字 量 - 培 养 阅 读 能 力 的 敲 门 砖 [J]. 福 建 基 础 教 育 研 究 ,2014(3).<br />

赵 果 , 江 新 . 什 么 样 的 汉 字 学 习 策 略 最 有 效 [J]. 语 言 文 字 应 用 , 2002(2).<br />

赵 丽 .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顺 序 研 究 和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 对 汉 语 初 学 者 进 行 汉 字 教 学 的 设 想 及 建 议 [J]. 北 方 文 学 , 2017(4).<br />

中 国 教 育 部 . 义 务 教 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[M].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集 团 , 2011.<br />

返 回 目 录


师 生 携 手 精 进<br />

编 者 按 : 中 小 学 课 堂 ( 尤 其 是 教 室 布 置 ) 的 一 大 特 点 是 学 生 作 品 的 对 外 展 示 , 其 益 处 毋 庸 置 疑 。 受 此 启 发 , 美 国 中 文 教<br />

师 学 会 中 小 学 委 员 会 创 办 了 一 份 以 学 生 原 作 和 教 师 评 语 ( 含 命 题 要 求 、 修 改 真 迹 ) 为 主 要 内 容 的 期 刊 。 创 刊 电 子 发 行 以<br />

来 , 受 到 了 广 大 师 生 的 欢 迎 , 也 为 美 国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在 中 小 学 教 师 群 体 中 扩 大 了 影 响 。 值 此 学 会 60 周 年 大 庆 之 际 , 特<br />

邀 刊 物 主 编 王 春 梦 老 师 撰 文 记 述 刊 物 发 展 历 程 , 感 谢 各 位 领 导 的 支 持 , 诸 分 会 会 长 和 中 小 学 教 师 代 表 的 辛 勤 奉 献 , 并 邀<br />

请 更 多 的 老 师 积 极 参 加 投 稿 活 动 。<br />

行 而 不 辍 , 未 来 可 期<br />

── 写 于 《 精 选 》 创 刊 三 周 年<br />

王 春 夢 (Bonnie Wang) 22<br />

Durham Academy( 德 仁 学 院 )<br />

不 知 不 觉 ,2022 年 已 经 是 《 美 国 中 小 学 生 中 文 优 秀 作 品 精 选 》( 以 下 简 称 《 精 选 》) 创 刊 以 来 的<br />

第 三 个 年 头 , 疫 情 期 间 编 撰 《 精 选 》 的 美 国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中 小 学 工 作 组 (CLTA K-<strong>12</strong> Working Group)<br />

亦 藉 此 机 会 " 华 丽 " 升 级 为 中 小 学 委 员 会 (CLTA K-<strong>12</strong> Committee)。 笔 者 作 为 编 辑 部 成 员 之 一 , 有 幸<br />

见 证 了 《 精 选 》 的 诞 生 与 成 长 , 个 中 辛 苦 拙 笔 不 能 详 记 , 仅 凭 此 小 文 与 诸 位 共 话 本 刊 之 来 龙 去 脉 。<br />

回 想 起 创 刊 之 始 , 正 值 北 美 各 校 的 忙 碌 春 季 , 三 月 中 又 逢 北 美 新 冠 疫 情 爆 发 , 美 国 中 文 教 师 学 会<br />

(CLTA-US) 原 定 于 在 四 月 召 开 的 年 会 也 被 迫 取 消 。 处 于 各 方 压 力 之 下 , 彼 时 中 小 学 工 作 组 两 位 “ 大<br />

组 长 ” 韩 慈 磊 (Cilei Han)、 何 小 蔓 (Mairead Harris) 临 危 不 惧 , 即<br />

刻 在 组 内 召 集 各 分 会 中 小 学 教 师 代 表 组 成 编 辑 部 , 安 排 具 体 任 务 。 同<br />

时 在 线 上 组 织 展 开 刊 物 内 容 讨 论 会 , 制 定 稿 件 评 审 标 准 , 一 系 列 的 精<br />

心 策 划 都 给 后 来 的 两 期 《 精 选 》 打 下 了 基 础 模 版 。 首 期 征 稿 就 有 来 自<br />

26 所 学 校 的 45 篇 习 作 , 其 中 有 图 文 并 茂 的 创 意 写 作 、 也 有 夹 叙 夹 议 的<br />

日 记 书 信 。 在 主 审 编 辑 老 师 阮 勇 强 (Dr. Henry Ruan) 和 江 凌 欧 (Zoe<br />

Jiang) 的 带 领 下 , 最 终 来 自 各 州 的 七 位 评 审 老 师 通 过 讨 论 商 议 选 出 了<br />

22 篇 佳 作 。 电 子 杂 志 一 经 推 出 , 就 在 短 短 两 个 星 期 内 , 获 得 逾 二 千 的<br />

阅 读 量 。 截 止 到 2021 年 第 二 期 出 版 之 前 , 总 阅 读 量 已 超 过 六 千 大 关 。<br />

上 图 为 第 一 期 《 精 选 》 封 面 , 美 术 设 计 王 春 梦 老 师 。 以 下 是 往 期 《 精<br />

选 》 阅 读 链 接 :<br />

https://www.clta-us.org/publications/k-<strong>12</strong>-《 精 选 》/k-<strong>12</strong>-《 精 选 》-may-2020/<br />

https://www.clta-us.org/publications/k-<strong>12</strong>-《 精 选 》/k-<strong>12</strong>-《 精 选 》-june-2021/<br />

22<br />

王 春 梦 (Bonnie Wang) 现 任 北 卡 罗 莱 纳 州 私 立 学 校 德 仁 学 院 (Durham Academy) 的 高 中 中 文 老 师 , 是 2019 年 北 卡<br />

年 度 外 语 教 师 , 于 2019-2021 任 北 卡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(CLTA-NC) 会 长 。 bonnie.wang@da.org


第 二 年 的 投 稿 量 更 是 前 一 年 的 两 倍 之 多 , 我 们 依 旧 决 定 在 每 篇 习 作 后 附 上 学 生 简 介 、 命 题 设 计 和<br />

评 审 意 见 , 并 保 证 入 选 稿 件 能 够 映 现 老 师 在 学 生 原 稿 基 础 上 的 评 改 痕 迹 , 对 读 者 来 说 更 具 真 实 性 和 指<br />

导 意 义 。 评 审 团 队 也 增 至 十 二 位 , 在 审 稿 期 采 用 更 专 业 的 分 组 评 审 程<br />

序 。 版 面 设 计 上 , 笔 者 选 用 低 饱 和 度 的 莫 兰 迪 色 , 从 首 期 象 征 诚 恳 的 冷<br />

调 深 灰 , 到 第 二 期 代 表 活 力 的 清 新 浅 绿 ( 见 左 图 第 二 期 封 面 ), 意 为 打<br />

造 简 而 有 致 的 易 读 风 格 , 经 过 几 位 主 编 辑 老 师 们 的 十 余 次 反 馈 和 校 对 ,<br />

最 终 呈 现 出 的 版 面 饱 含 诚 意 , 好 评 如 潮 。<br />

乍 看 之 下 ,《 精 选 》 收 集 展 示 了 各 校 的 学 生 写 作 成 果 , 细 看 却 能 发<br />

现 其 与 传 统 写 作 类 选 拔 竞 赛 有 所 不 同 :<br />

一 、 标 准 化 :《 精 选 》 的 评 审 工 作 可 谓 占 据 了 最 主 要 的 工 作 份 额 ,<br />

编 辑 部 每 年 都 会 斟 选 来 自 全 美 各 州 的 多 位 审 稿 老 师 预 先 进 行 统 一 评 审 培<br />

训 。 在 审 稿 过 程 中 , 以 ACTFL (American Council on the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of<br />

Foreign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s) 的 《 语 文 能 力 大 纲 20<strong>12</strong> 版 ── 写 作 》(ACTFL Proficiency Guidelines 20<strong>12</strong> -<br />

Writing) 为 依 据 , 不 仅 按 照 学 生 写 作 水 平 进 行 评 量 、 筛 选 , 还 为 每 篇 习 作 撰 写 个 性 化 评 语 , 这 是 各 类<br />

阶 段 性 写 作 大 赛 所 不 具 有 的 ,<br />

然 而 对 投 稿 的 师 生 却 尤 为 珍<br />

贵 。 右 图 为 第 一 期 《 精 选 》 评<br />

审 老 师 张 雅 音 老 师 (Dr.<br />

Melody Chang) 写 给 学 生<br />

Grace Wollmuth (in the level of<br />

Novice Low-Mid) 的 题 为<br />

"Introduce Movie Characters "<br />

的 习 作 的 评 语 。<br />

二 、 多 元 化 : 从 《 精 选 》<br />

的 首 期 征 稿 以 来 , 我 们 就 最 大<br />

化 地 考 虑 到 投 稿 师 生 来 自 多 元<br />

的 教 学 环 境 及 学 习 背 景 , 无 论<br />

是 继 承 语 学 习 者 还 是 零 起 点 学<br />

生 , 传 统 中 文 班 或 是 周 末 中 文<br />

学 校 , 无 一 例 外 给 予 评 审 , 旨<br />

在 出 版 一 份 可 以 代 表 美 国 中 小


学 生 实 际 中 文 学 习 情 况 的 刊 物 。 以 下 图 片 为 两 期 《 精 选 》 的 习 作 截 图 , 请 使 用 期 刊 链 接 阅 读 详 细 文 字<br />

和 细 节 。<br />

第 一 期 《 精 选 》 哈 维 中 文 学 校 (Howard County<br />

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School) 八 年 级 Jack Ren( 任 义 鑫 ) 的<br />

习 作 , 投 稿 老 师 :Yingdong Yuan<br />

第 二 期 《 精 选 》Jenks Southeast Elementary School 的<br />

二 年 级 学 生 Sullivan Grover( 龚 诗 雯 ) 的 习 作 , 投<br />

稿 老 师 :Peng Peng 彭 彭<br />

值 得 一 提 的 是 , 在 第 一 期 《 精 选 》 中 , 我 们 还 选 取 了 部 分 编 辑 部 老 师 选 送 的 学 生 艺 术 作 品 , 其 中<br />

不 乏 有 潜 力 的 “ 小 书 画 家 ”“ 小 艺 术 家 ”, 为 杂 志 增 添 了 几 多 趣 味 。 以 下 为 第 一 期 《 精 选 》 德 仁 学 院<br />

(Durham Academy) 学 生 Justin Cobb( 柯 佳 童 ) 的 书 法 作 品 。<br />

三 、 提 到 标 准 化 和 多<br />

元 化 , 就 不 能 不 回 归<br />

到 我 们 办 《 精 选 》 的<br />

初 衷 —— 为 了 打 造 一<br />

份 “ 以 中 小 学 汉 语 写<br />

作 教 学 为 学 术 内 容<br />

的 、 集 师 生 教 学 精 华<br />

于 一 体 的 期 刊 ”( 韩<br />

慈 磊 , 何 小 蔓 , 第 一<br />

期 卷 首 语 ), 真 正 从<br />

我 们 对 中 小 学 老 师 境 遇 的 理 解 出 发 , 为 各 中 文 项 目 的 师 生 提 供 一 个 交 流 分 享 的 平 台 , 提 供 给 老 师 们<br />

“ 一 个 吸 收 其 他 教 学 灵 感 的 宝 贵 源 泉 , 一 个 鼓 励 扶 持 中 文 项 目 的 发 声 渠 道 ”( 江 凌 欧 , 第 一 期 卷 末<br />

语 )。 就 像 阮 勇 强 教 授 在 《 主 审 寄 语 》 中 说 的 “ 让 学 生 从 写 作 中 找 到 学 习 中 文 的 乐 趣 和 成 就 感 ”, 这<br />

正 是 众 多 中 小 学 中 文 教 育 同 仁 的 一 致 努 力 方 向 。


《 精 选 》 在 疫 情 之 下 仍 能 延 续 韩 慈 磊 、 何 小 蔓 二 位 老 师 此 前 规 划 的 目 标 前 行 , 与 美 国 中 文 教 师 学<br />

会 的 支 持 密 不 可 分 , 六 十 周 年 大 庆 在 即 , 预 祝 年 会 圆 满 进 行 ! 截 至 笔 者 截 稿 , 第 三 期 的 评 审 工 作 也 即<br />

将 开 始 , 今 年 的 稿 件 较 往 年 主 题 更 多 元 、 形 式 更 多 样 、 内 容 亦 更 有 创 意 , 热 切 期 盼 将 来 能 有 机 会 与 更<br />

多 学 会 同 僚 共 同 缔 造 《 精 选 》 未 来 : 道 阻 且 长 , 行 则 将 至 ; 行 而 不 辍 , 未 来 可 期 。<br />

参 考 文 献<br />

American Council on the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of Foreign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s. (20<strong>12</strong>). ACTFL Proficiency Guidelines 20<strong>12</strong>–Writing. In ACTFL<br />

Proficiency Guidelines 20<strong>12</strong> (pp. 10-14). Retrieved from<br />

https://www.actfl.org/sites/default/files/guidelines/ACTFLProficiencyGuidelines20<strong>12</strong>.pdf<br />

K-<strong>12</strong> Working Group, CLTA-US. (Ed.). (2020, May). Selection of American K-<strong>12</strong> Outstanding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Works.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<br />

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Teachers Association, USA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clta-us.org/publications/k-<strong>12</strong>-《 精 选 》/k-<strong>12</strong>-《 精<br />

选 》-may-2020/<br />

K-<strong>12</strong> Working Group, CLTA-US. (Ed.). (2021, June). Selection of American K-<strong>12</strong> Outstanding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Works. Th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<br />

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Teachers Association, USA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clta-us.org/publications/k-<strong>12</strong>-《 精 选 》/k-<strong>12</strong>-《 精<br />

选 》-june-2021/<br />

附 录 一<br />

《 精 选 》 编 辑 委 员 会 成 员 简 介 :<br />

2019-2020 总 编 辑 : 韩 慈 磊 (Cilei Han) 是 俄 勒 冈 州 奥 斯 威 戈 湖 学 区 (Lake Oswego School District) 的 两 所 高 中 的 中 文<br />

教 师 , 州 教 育 部 (Orego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) 中 文 教 材 评 审 组 组 长 、 双 学 分 课 程 督 导 组 成 员 。 现 任 俄 勒<br />

冈 州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(CLTA-OR) 会 长 , 及 美 国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《 中 小 学 汉 语 教 学 》 期 刊 (K-<strong>12</strong>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<br />

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) 主 编 。


2019-2022 总 编 辑 : 何 小 蔓 (Mairead Harris) 是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Wise 外 语 教 育 咨 询 公 司 创 始 人 , 之 前 在 佛 蒙 特 州 斯 托 中 学<br />

(Stowe Middle & High School) 教 书 , 并 明 德 大 学 中 文 学 校 (Middlebury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School) 担 任 过 各 种 不 同 职<br />

位 , 包 括 初 级 中 文 班 教 师 、 项 目 副 主 任 。 现 任 新 英 格 兰 地 区 中 文 教 师 协 会 (NECLTA) 理 事 、 全 美 中 文 教 师 学<br />

会 (CLTA) 理 事 。<br />

2019-2020 主 审 编 辑 、2020-2022 总 编 辑 : 江 凌 欧 老 师 (Zoe Jiang) 是 华 盛 顿 州 伊 萨 夸 学 区 (Issaquah School District) 世<br />

界 语 项 目 负 责 人 ,2018 年 华 盛 顿 州 年 度 外 语 教 师 ;2014-2015 和 2018-2019 华 州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(CLTA-WA)<br />

会 长 ; 并 且 现 任 全 美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中 小 学 委 员 会 (CLTA K-<strong>12</strong> Committee) 的 华 州 代 表 。<br />

2019-2021 主 审 编 辑 : 阮 勇 强 老 师 (Dr. Henry Ruan) 是 2008-20<strong>12</strong> 大 学 理 事 会 (College Board)AP 中 文 考 试 命 题 小 组<br />

成 员 , 现 任 哥 伦 比 亚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(Teachers College at Columbia University) 兼 职 教 授 , 大 纽 约 区 中 文 教 师 学<br />

会 (CLTA-GNY) 理 事 , 并 且 是 全 美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中 小 学 委 员 会 (CLTA K-<strong>12</strong> Committee) 的 大 纽 约 区 代 表 。<br />

2019-2022 美 术 编 辑 、2020-2022 总 编 辑 : 王 春 梦 (Bonnie Wang) 现 任 北 卡 罗 莱 纳 州 私 立 学 校 德 仁 学 院 (Durham<br />

Academy) 的 高 中 中 文 老 师 及 DEE(Diversity, Equity and Engagement) 课 程 顾 问 ;2019 年 北 卡 年 度 外 语 教<br />

师 ;2019-2021 北 卡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(CLTA-NC) 会 长 ; 在 多 个 教 师 学 会 担 任 理 事 。<br />

附 录 二<br />

2019-2020 评 审 教 师 团 队<br />

王 春 夢 (Bonnie Wang), 江 朋 鹏 (Pengpeng Jiang), 阮 勇 强 (Henry Ruan), 江 凌 欧 (Zoe Jiang), 张 晓 霞 (Xiaoxia<br />

Zhang), 张 雅 音 (Melody Chang), 赵 麟 (Lynn Zhao)<br />

2020-2021 评 审 教 师 团 队<br />

林 淑 华 (Mandy Fong), 郜 婷 (Ting Sarah Gao), 梁 晶 (Jing Liang), 罗 剑 敏 (Jianmin Luo), 彭 彭 (Peng Peng),<br />

阮 勇 强 (Henry Ruan), 盛 伯 飙 (Bobiao Sheng), 郑 金 玉 (Kim Van Etten), 赵 麟 (Lynn Zhao)<br />

2021-2022 评 审 教 师 团 队<br />

梁 晶 (Jing Liang), 阮 勇 强 (Henry Ruan), 楊 聆 鈺 (Pauline Ling-Yu Young), 欧 阳 秋 玉 (Judy Ouyang), 张 晓 霞<br />

(Xiaoxia Zhang), 蔡 冬 梅 (Dongmei Cai), 江 家 榮 , 黄 静 (Jing Huang), 江 凌 欧 (Zoe Jiang), 林 淑 华 (Shuhua<br />

Lin), 郜 婷 (Ting Sarah Gao), 宋 湘 雲 (Shiangyun Susan Wu), 郑 金 玉 (Kim Van Etten)<br />

左 图 为 Durham Academy<br />

( 德 仁 学 院 ) 高 中 部 学 生 在<br />

王 春 梦 (Bonnie Wang) 和 郭<br />

正 洁 (Zhengjie Guo) 两 位 老<br />

师 的 指 导 下 表 演 少 林 棍 和 太<br />

极 扇 。<br />

返 回 目 录


师 生 携 手 精 进<br />

编 者 按 : 汉 语 教 学 最 近 二 十 年 在 美 国 中 小 学 逐 渐 得 到 引 进 、 发 展 和 深 化 。 对 汉 语 教 师 的 培 训 已 从 传 统 的 师 资 课 程 、 证 书<br />

考 核 颁 发 , 逐 渐 走 向 了 参 与 面 更 广 、 涵 盖 内 容 更 丰 富 、 形 式 更 新 颖 的 多 元 化 专 业 发 展 阶 段 。 本 刊 特 邀 美 国 汉 语 教 师 学 会<br />

中 小 学 委 员 会 主 席 , 何 小 蔓 老 师 , 向 大 家 介 绍 几 个 美 国 各 地 的 中 小 学 教 师 培 训 项 目 , 供 大 家 参 考 了 解 。 在 此 特 别 感 谢 何<br />

小 蔓 老 师 精 心 整 理 挑 选 , 撰 文 奉 献 于 此<br />

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for K-<strong>12</strong>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Teachers<br />

Mairead Harris 何 小 蔓<br />

23<br />

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Wise Consulting & Middlebury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Schools<br />

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anguage teachers in K-<strong>12</strong>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an abundance of<br />

high-quality option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to keep their skills fresh, learn new<br />

teaching techniques, and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structure and cultural<br />

pedagogy. Due to space limitations, here I’ll introduce just a sampling of the programs that<br />

current or aspiring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anguage teachers might enroll in to take their career to the next<br />

level. Recognizing that different teachers have different needs from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,<br />

I’ve selected for introduction here programs that have different emphases and formats, as well as<br />

those that serve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country. Teach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more<br />

can visit these programs’ websites, and also contact the Board for your nearest CLTA-affiliated<br />

Regional Association for recommendations of programs near you!<br />

Great for aspiring teachers who want to work in public schools in New England: Brandeis<br />

University MAT in Secondary Education (<strong>Chinese</strong>)<br />

Brandeis offers a wide variety of graduate programs in education, and the Master’s of<br />

Arts in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(MAT) program prepares graduates to obtain Massachusetts teaching<br />

certification through a full-time, 13-month course of study. With in-depth coursework on<br />

subjects such as language acquisition,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,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,<br />

and more, graduates will be thoroughly prepared to engage with students in a wide variety of<br />

public school contexts. Strong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local K-<strong>12</strong> schools allow for<br />

robust, embedded fieldwork and student teaching opportunities.<br />

23<br />

何 小 蔓 (Mairead Harris) 是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Wise 外 语 教 育 咨 询 公 司 创 始 人 , 之 前 在 佛 蒙 特 州 斯 托 中 学 (Stowe Middle &<br />

High School) 和 明 德 大 学 中 文 学 校 (Middlebury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School) 任 教 。 现 任 新 英 格 兰 地 区 中 文 教 师 协 会 (NECLTA)<br />

理 事 、 全 美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(CLTA-USA) 理 事 。Mairead.harris@gmail.com


Great for learning alongside masters in the field: Middlebury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Schools MA in<br />

<strong>Chinese</strong><br />

The Middlebury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Schools are renowned domestic immersion programs that<br />

offer immersion language experiences for adults, as well as graduate-level coursework for<br />

language teachers. This MA program is focused on a mix of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inguistics, language<br />

pedagogy, and culture, with the goal of preparing its graduates to be effective teachers at any age<br />

level. MA students mix and mingle with faculty and from the immersion program, benefitting<br />

from the laboratory-like environment that allows for daily interaction with real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anguage<br />

learners. Two tracks available: four summers on campus in Middlebury, Vermont, or two<br />

summers in Vermont with an academic year of study at Middlebury’s graduate campus in<br />

Monterey, California. All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School coursework at Middlebury’s Vermont campus is<br />

taught i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, as are some of the courses on the Monterey campus.<br />

Great for teachers with a background in linguistics or cultural studies who are seeking<br />

licensure for public schools: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AT in World and Heritage<br />

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Education<br />

The MAT in World and Heritage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Education is a licensure preparation program,<br />

so graduates of this 10-month course of instruction come away with a degree and a Pennsylvania<br />

teaching certificate. Combining rigorous coursework specific to the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s<br />

in public K-<strong>12</strong> schools with internship and teaching practicum opportunities, this program<br />

prepares candidates who already have experience and background i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anguage, culture,<br />

and linguistics for the specific challenges of teaching the language in public K-<strong>12</strong> schools in the<br />

United States.<br />

Great for teachers who want to keep options open between K-<strong>12</strong> and higher education: The<br />

Ohio State University M.A. i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Pedagogy<br />

As a program from the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s and Literatures, this MA<br />

degree offers candidates the flexibility of keeping career options open. Coursework focuses on<br />

pedagogy, curriculum design and development, all with an embedded and intertwined focus on<br />

East Asian, and specifically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, culture. OSU offers the option for qualified candidates to<br />

pursue both the MA and PhD program in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, where they can choose a focus in literature,<br />

linguistics, or language pedagogy. The solid foundation in pedagogy, linguistics, literature, and


culture of the MA level would prepare teachers well for deepening their practice in the K-<strong>12</strong><br />

field, while the PhD opens doors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leadership.<br />

Great for teachers who prefer a fully online option: University of Oregon MA in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<br />

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Studies<br />

For thos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language teachers who enjoy mingling with teachers of other world<br />

languages to invigorate their teaching practice, and for those who prefer to pursue graduate<br />

coursework online, the University of Oregon’s MA in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 Studies is an ideal<br />

choice. The program makes use of the University’s extensive network, including its<br />

undergraduate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Flagship Program and Center for Applied Second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Studies, to<br />

provide robust support for a variety of languages, and the students in the MA program are from a<br />

wide variety of diverse backgrounds. The online format makes all manner of interesting<br />

collaborations available to students from anywhere in the country.<br />

下 图 为 Oak Hall School 的 学 生 在 Shanyi Chen 老 师 指 导 下 制 作 的 《 蛟 龙 出 海 》 巨 型 折 纸 作 品 。<br />

返 回 目 录


《 中 小 学 汉 语 教 学 》 征 稿 启 事<br />

本 期 刊 《 中 小 学 汉 语 教 学 》(K-<strong>12</strong>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 <strong>Teaching</strong>) 是 由 美 国 中 文<br />

教 师 学 会 (CLTA-USA) 主 办 的 网 络 期 刊 。 在 编 辑 委 员 会 成 员 何 文 潮 教 授 、 刘 美 如<br />

教 授 、 谭 大 立 教 授 和 张 正 生 教 授 的 督 导 审 评 下 , 在 曾 萍 老 师 、 王 文 霞 老 师 和 韩 慈 磊<br />

老 师 的 辛 勤 编 撰 下 ,《 中 小 学 汉 语 教 学 》 已 经 走 过 了 六 个 年 头 , 发 出 越 来 越 夺 目 的<br />

光 彩 。<br />

本 期 刊 面 向 全 球 中 小 学 ( 含 学 龄 前 ), 所 有 从 事 与 中 文 作 为 第 二 语 言 教 学 相 关<br />

的 教 师 、 沉 浸 式 和 华 裔 汉 语 继 承 语 教 学 的 教 师 、 师 资 教 育 工 作 者 、 教 学 法 研 究 者 、<br />

项 目 策 划 和 各 类 管 理 人 员 。 本 刊 利 用 经 验 分 享 和 教 学 研 究 的 资 源 , 为 K-<strong>12</strong> 中 文 教<br />

学 提 供 信 息 服 务 , 并 通 过 期 刊 的 平 台 就 教 师 职 业 成 长 等 重 要 问 题 , 促 成 各 级 中 文 教<br />

师 和 语 言 教 学 研 究 人 员 之 间 的 对 话 。<br />

稿 件 主 旨 内 容<br />

• 中 小 学 传 统 和 多 媒 体 课 堂 、 星 谈 课 堂 、 沉 浸 式 课 堂 、 华 裔 课 堂 等 中 文 教<br />

学 法 研 究 与 实 践<br />

• 中 文 教 学 、 教 育 政 策 制 定 , 以 及 项 目 设 计 、 实 施 、 教 学 法 研 究 、 大 纲 设<br />

计 、 测 试 方 式 论 证<br />

• 中 小 学 中 文 师 资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, 课 堂 管 理 、 学 生 情 感 管 理 与 建 设<br />

• 教 材 编 辑 及 应 用 评 介 、 中 小 学 汉 语 教 学 相 关 书 评 、 报 告<br />

• 在 职 以 及 职 前 中 文 教 师 跨 文 化 适 应 研 究 与 实 践<br />

• 多 媒 体 教 学 平 台 、 网 络 教 学 工 具 创 造 性 实 践 与 反 思<br />

• 学 生 习 作 探 索 、 评 估 、 反 思 , 教 案 分 析 与 分 享 ,<br />

• 中 文 教 师 资 格 证 书 项 目 介 绍 , 职 业 发 展 的 途 径 和 效 果 检 测<br />

• 留 学 中 国 、 跨 文 化 学 习 与 实 践 经 验 介 绍<br />

• 各 级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开 展 的 培 训 讲 座 回 顾 , 以 及<br />

• 以 上 内 容 的 学 术 和 教 学 会 议 的 文 章


为 鼓 励 并 感 谢 教 师 学 者 们 撰 写 、 分 享 心 得 体 会 ,<br />

本 刊 编 辑 委 员 会 , 在 CLTA-US 的 鼎 力 支 持 下 , 自<br />

2022 年 起 向 所 有 入 围 终 审 的 作 者 颁 发 《 中 小 学 中 文<br />

教 学 研 究 优 秀 成 果 奖 》 证 书 (Excellent Achievement<br />

Certificate in K-<strong>12</strong> <strong>Chinese</strong> Curriculum and<br />

Instruction Development)。<br />

稿 件 要 求 必 须 是 作 者 原 创 , 未 曾 发 表 ( 不 含 待 发 ) 的 作 品 。 交 稿 前 须 认 真 检 查 拼<br />

写 、 文 法 、 文 献 索 引 格 式 , 用 非 母 语 撰 稿 的 文 章 交 稿 前 须 经 过 所 用 语 言 的 母 语 语 言 专<br />

家 审 稿 。 英 文 、 中 文 简 体 、 繁 体 均 可 , 篇 幅 约 800-3000 汉 字 。<br />

以 电 子 版 形 式 投 稿 , 稿 件 投 递 地 址 :k<strong>12</strong>journal@gmail.com。 使 用 Word 或 者<br />

Google Docs 均 可 , 请 不 要 在 稿 件 中 署 名 。 期 刊 初 审 阅 稿 组 采 用 随 到 随 阅 体 制 , 不 设<br />

截 止 期 。 两 个 月 内 由 该 领 域 资 深 的 中 文 教 育 专 家 对 来 稿 进 行 盲 审 阅 读 评 议 , 做 出 录<br />

用 、 小 修 、 大 修 , 或 者 婉 谢 等 决 定 。 经 修 改 再 阅 、 送 交 会 审 、 直 至 电 子 出 版 以 前 , 期<br />

刊 编 辑 会 跟 您 保 持 沟 通 直 至 定 稿 。 格 式 : 中 文 参 见 《 中 小 学 汉 语 教 学 》 网 络 期 刊 《 中<br />

文 学 术 论 文 体 例 要 求 》; 英 文 参 见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(6th or 7th)<br />

《 美 国 心 理 学 学 会 出 版 手 册 》 第 6 版 或 者 第 7 版 。 也 可 使 用 Purdue Online Writing<br />

Lab 的 免 费 网 上 信 息 作 为 参 考 。 会 员 资 格 要 求 : 无 。<br />

受 各 方 面 因 素 所 限 , 本 刊 一 定 存 在 不<br />

少 编 辑 、 排 版 方 面 的 错 漏 失 缺 。 请 各 位 读<br />

者 来 函 指 正 , 提 出 修 改 建 议 , 把 期 刊 建 设<br />

得 更 好 。<br />

最 后 , 美 国 中 文 教 师 学 会 热 忱 欢 迎 您<br />

加 入 学 会 , 进 德 修 业 、 砥 砺 前 行 、 格 物 致<br />

知 、 共 同 创 造 属 于 我 们 的 美 好 未 来 。 期 待<br />

您 的 反 馈 以 及 中 小 学 教 科 研 诸 方 面 的 经 验<br />

分 享 , 谢 谢 大 家 。k<strong>12</strong>journal@gmail.com


https://www.clta-us.org/<br />

CLTA Headquarters<br />

c/o Department of Modern <strong>Language</strong><br />

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<br />

5000 Forbes Ave, Pittsburgh, PA 15213<br />

https://www.clta-us.org/<br />

Cover Designer and Assisting Editor<br />

Clio Koh 高 麗 兒

Hooray! Your file is uploaded and ready to be published.

Saved successfully!

Ooh no, something went wrong!